原標題:關注信息安全:“神經中樞”能否真正破冰?
長期以來,我國的主機市場一直被國外廠商牢牢把控——
“神經中樞”能否真正破冰?
(關注·信息安全怎麼保障②)
剛下線的國產主機浪潮天梭K1。 浪潮集團供圖
作為信息產業的基礎核心裝備,主機的國產化是確保國家信息安全的關鍵之舉。
在國內市場長期被國外廠商“一統天下”的情況下,主機國產化的難度可以想見。
2013年,國家863重大專項成果——中國第一臺自主主機天梭K1正式推出,標志著我國成為繼美日之後第三個掌握最新主機技術的國家。
一個疑問也隨之而來:天梭K1能不能消除用戶對國產設備的顧慮,打破國外廠商長期壟斷的堅冰?
進口主機長期在國內“一統天下”,天梭K1的研制成功只是萬里長徵走完了第一步,更艱難的是如何推廣應用
何為主機?
“主機是指單臺可支持8顆以上處理器的高端服務器,主要用于金融、電信、能源、民航等事關國家經濟命脈的關鍵行業信息化建設。”浪潮集團執行總裁、高效能服務器和存儲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恩東介紹,銀行的儲蓄業務係統、匯兌結算係統和銀聯信用卡交易結算係統,證券的交易係統和報價係統,電信領域的通訊網網管係統,能源領域的電力調度係統,民航領域的空管係統、機場出港係統等,均以主機為承載平臺,主機被譽為經濟社會信息化的“神經中樞”。
在天梭K1問世之前,我國的主機市場長期被國外廠商壟斷。據權威機構統計,“IOH”(IBM、HP和Oracle)三個美國巨頭合計佔有我國99%以上的市場,其余的零星份額被日本企業富士通佔有。
進口主機的一統天下,對我國信息安全構成潛在威脅。無論是政府發動的網絡攻擊還是民間黑客的數據竊取,主機係統都是首當其衝的重點目標,一旦被攻破,後果不堪設想。
為此,科技部等部門于2007年設立了總投資7億多元的“高端容錯計算機”專項。浪潮集團經過多年艱苦攻關,終于攻克係列關鍵技術,研制出天梭K1。
“天梭K1的研制成功只是萬里長徵走完了第一步,更艱難的是如何實現推廣應用。”作為天梭K1的總設計師,王恩東深知,要想在金融、電信等事關國計民生的關鍵行業取代進口產品,談何容易!
據王恩東介紹,除了應用習慣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主機用戶對產品的高可靠性要求。主機承擔的都是客戶的關鍵業務,一旦出現係統風險,宕機1分鐘的業務損失就高達數十萬元。
天梭K1,能否打開國內市場?
讓用戶參與生產,從而打消疑慮,建立對自主主機的信心
在天梭K1的研制過程中,位于中關村的浪潮集團北京研發中心實驗室里,還經常能見到建設銀行的信息技術人員。
“他們是我們專門請來的‘監工’。”王恩東笑著說,“不同于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研發活動,我們在項目立項階段就把用戶拉進來,讓他們參與研制的全過程。”
據王恩東介紹,“長工”之所以把“地主”請到田間地頭來監工,目的有兩個:“一方面是讓用戶親眼看看我們是怎麼研發、生產的,讓他們對我們的研發能力、生產質量有所了解,從而打消疑慮、建立對自主主機的信心。另一方面,就是請客戶從使用者的角度提要求:他們需要什麼樣的產品、有什麼特殊要求,我們再據此進行改進、提高。”
實踐證明,這種做法盡管給天梭K1的研制添了很多麻煩,但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幫助。據介紹,建行新疆分行的技術人員提出了很好的建議,為天梭K1後來的產業化奠定了良好基礎。
[責任編輯: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