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通訊  > 正文

“一劇兩星”降低衛視話語權網路自製劇或反客為主

2014-06-16 10:31 來源:證券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克頓傳媒總裁吳濤認為,“一劇兩星”政策將刺激電視劇産銷進一步對接

  在剛剛結束的第20屆上海電視節上,“一劇兩星”成為熱議的話題。

  今年4月份,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出臺“一劇兩星”政策,即一部電視劇最多只能同時在兩家上星頻道播出。該政策或將於2015年1月起實施,這意味著,實行10年的“4+X”政策將退出電視劇舞臺。業界分析,此舉將給電視劇的運作、演員成本、衛視排名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電視劇市場將面臨一次大洗牌。

  電視劇公司面臨洗牌

  完美世界江何工作室總監何靜表示,“一劇兩星”政策出臺以後,影視公司有點慌。“過去的兩個月都在算賬,一開始我們以為成本應該直接除以二,如果去了一半勢必會影響電視劇的品質,以前大劇動輒1億元至2億元的投資,平均200萬元-300萬元一集,突然變成80萬元-150萬元一集,肯定會影響品質。”

  同時,她指出,單整合本的天花板已經顯現,單整合本在80萬元至120萬元的將佔到50%左右,120萬元到145萬元左右的佔到30%至40%,其他的是單整合本200萬元以上的。“在這樣的新政之下,做網路自製劇是出路,這才能相對釋放利潤空間,要找有網路人氣的演員,保證網路版權的利潤。”

  在克頓傳媒總裁吳濤看來,“一劇兩星”有望使電視劇行業朝著“減量質優”的趨勢發展。吳濤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直以來我國電視劇的産量居高不下,很多熱錢流入這個行業,但電視劇行業是高難度産業,遠比房地産行業的競爭殘酷。國家對影視行業的監督、管理較為嚴格,只有滿足政治需求、娛樂需求,又不斷提升産品的公司才能很好地活下去。”

  吳濤認為,“一劇兩星”政策實施後將刺激産銷進一步對接,內容生産者將更懂市場需求,更懂頻道需求,使産品立體、豐富化。

  樂正傳媒研發諮詢總監彭侃告訴記者:“近幾個月,節目製作公司的訂單量明顯上升,這也是‘一劇兩星’催生的效應。因為一些衛視拿不到好的電視劇資源,就會有黃金檔的時間空出來給優秀的節目。”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屆電視節上,節目製作公司的聲勢空前高漲,與電視劇公司相對低調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主任兼秘書長王丹彥指出,國內電視臺節目創新的內在需求空前旺盛,總體上而言,創新的品質在提升,各界參與創新資源整合的力度也在加強。“本土原創已進入了一個黃金髮展期。”

  “自製劇”或迎發展機遇

  可以預見的是,“一劇兩星”之後,一線演員的天價片酬有望得到控制。電視劇製作公司的競爭壓力會更大,當下電視劇“千台一劇”的情形也將得到改善,在這個競爭過程中,電視臺在電視劇的類型化選擇上也會更加細化和多元化,將有更多類型和口味的電視劇來讓觀眾選擇。

  “‘一劇兩星’有利於電視劇海洋的生態平衡。我期待‘一劇一星’時代早日到來!”著名電視劇導演閻建鋼表示,支援宏觀政策引導行業“回歸理性、回歸有機”,讓更多精品劇通過獨播或兩家衛視播出的方式,體現其核心價值,這也更符合國際慣例。

  值得一提的是,對視頻網站而言,“一劇兩星”的到來也是眾望所歸。優酷馬鈴薯宣佈從2014年第二季度到2015年第一季度將推出17部自製劇,並將以周播形式與觀眾見面。

  優酷馬鈴薯首席內容執行官朱向陽表示,題材方面,目前市場上缺乏為網際網路獨家製作的內容,版權費也越來越高;排播方面,視頻網站要根據電視臺制定排播時間,缺乏主動權。基於以上困境,自製劇成為視頻網站的必然選擇。

  “由於不受新政限制,視頻網站將有更多機會得到電視劇的播出權。對於製作方而言,‘一劇兩星’的模式會使得電視臺購劇收入打折,因此視頻網站帶來的收入會更加重要,這無疑會增大視頻網站的話語權。由於播出衛視減半,電視臺的傳播效果受到影響,視頻網站對於大多數不夠強檔的普通劇的購劇預算也會相應下調。”樂視網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

  與此同時,“電視臺受限後,視頻網站的優秀自製劇或有機會出售給電視臺播出。未來,一線視頻網站或許會聯手一線衛視製作天價大劇,形成在衛視平臺獨播、在視頻網站獨家付費點播的‘雙獨’模式。”上述人士表示。 ■本報見習記者 陳妍妍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