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通訊  > 正文

強制用戶開放權限 安卓App霸王條款遭質疑

2014-06-04 14:50 來源:北京商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具有開放性的安卓操作係統在推動智能手機普及的同時,也因App(應用軟件)亂象叢生廣受詬病。近一段時間以來,不少安卓手機用戶向北京商報反映,要下載安裝一款App時,用戶不得不向其開放包括通訊錄、照片、地理位置等多達二三十項權限,否則將無法使用。業界指出,App廠商此舉已成為用戶信息遭泄露的主要原因。

  家住朝陽區的小王稱,其在下載一款名為《流行之星》的熱門休閒遊戲時,該軟件要求用戶開放近20項手機權限,包括獲取通訊錄、短信、圖片、地理信息、麥克風等,而且這些權限是強制性的,也就是說用戶無法選擇不開放,除非不安裝該款軟件。

  北京商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小王的例子並非個案,大多數安卓手機用戶都遇到此類情況。這些App或者在安裝時就提出要獲取多項手機權限,要麼在用戶使用App過程中會不斷地提醒將獲取某項權限。

  值得一提的是,應用軟件如果在用戶使用過程中需要通訊錄、圖片、地理位置等功能配合,那要求用戶開放手機權限無可厚非,然而,大多數情況下,很多權限功能並沒有應用在軟件中,如一款名為“手電筒”的工具類應用要求獲取用戶的通訊錄、短信、地理位置等權限,讓人不禁懷疑背後存在貓兒膩。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向用戶索取更多的手機權限開放已成為行業的“潛規則”,一方面是為了今後在軟件更新時添加更多的功能應用;另一方面,許多應用軟件廠商將用戶的隱私信息上傳至服務器甚至倒賣獲利,無疑構成竊取用戶隱私的違法行為。

  需要指出的是,對于安卓手機App廠商強制用戶開放手機權限的行為,目前的法律法規並無明確的界定及懲罰措施,致使許多廠商打“擦邊球”。此外,對于App的平臺商,即各大安卓手機應用商店,在App審核中也大多並未對此做嚴格要求和管理。在這種情況下,App廠商強制用戶開放更多的手機權限也就習以為常。

  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國內的安卓係統手機應用軟件已接近70萬個,安卓用戶信息泄露的比例逐年攀升,其中一些涉及到金融財產的軟件,若用戶信息遭遇倒賣,或將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業界呼吁,監管部門應當加快制訂和完善手機應用軟件行業的法律規范,向不法應用軟件廠商打出重拳。此外,作為分發渠道的平臺商也應提升軟件上架的審核力度。(記者 吳辰光 曲忠芳)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