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通訊  > 正文

虛擬運營商遭“高價批發” 還不如市場促銷價低

2014-04-03 08:33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導讀:拿到“170”號段的虛擬運營商們目前正面臨著“幸福的煩惱”,一方面是業務正式開通在即,另一方面則是在“三巨頭”較高的“批發價”下,還沒找到盈利模式的茫然。先擠進這個圈子,然後再考慮如何盈利成了虛擬運營商們的普遍心態。

  作為基礎電信業務向社會放開的重要舉措,虛擬運營商業務曾經備受業界推崇。不過,隨著這項業務正式開通在即,很多曾為拿到牌照而雀躍的虛擬運營商們如今卻仍在為如何分上這杯羹撓頭。傳統運營商對他們過多的業務限制和較高的轉售資費讓他們感到了“不平等競爭”的壓力。

  問題

  營業廳促銷價比協議“批發價”還低

  所謂虛擬業務其實就是虛擬運營商從傳統運營商“批發”購買一定規模的通信資源,然後組合成各種套餐以適應不同人群的需求,既可能專攻某部分小眾人群,也可能專為某一集團單位量身定制,通過與傳統運營商差異化經營拓展客戶。據行業人士介紹,這些套餐無非也是語音、短信、流量等資源,關鍵在於如何組合成更適應人們需求的套餐,並且在價格上具有競爭力。

  不過目前來看,虛擬運營商當初的規劃並無法完全實現。“批發價”過高是虛擬運營商面臨的最大問題。比如,聯通給虛擬運營商提供的是“資源池”模式,聯通按目前標準資費的7折將通信資源“批發”給虛擬運營商,即通話每分鐘0.1元左右、流量每兆0.14元左右。虛擬運營商可以將這些資源自由組合成各種創新套餐。但事實上,現在聯通有些地區常年在搞“存100得200元”的活動,才相當於5折,比“批發價”還低的促銷策略讓虛擬運營商們有些不知所措。

  “我們當初與他們在協議裏簽訂了轉售價格,但現在到他們的營業廳裏一轉,發現很多促銷的已經低於給我們的協議價,這種‘零售價’低於‘批發價’的狀況讓我們為難!”一位在業界知名度頗高的虛擬運營商中層昨天這樣告訴北青報記者。

  約束

  電信不允許虛擬運營商創立新套餐

  據了解,相對而言,中國電信給出的轉售價格相對低了很多,大約是四折。雖然折扣誘人,但讓虛擬運營商難以接受的是,電信不允許他們對通信資源自由組合創立新的套餐,而只能銷售電信確定好的現有套餐。這無疑讓虛擬運營商們希望自主組合出有賣點的套餐吸引客戶的願望成為泡影。“説白了就是純粹為電信做銷售代理,賺批零差價。”

  而即便單純從4折的價格來説,虛擬運營商們也並非有很大利潤空間。一位虛擬運營商人士告訴北青報記者,他們的框架協議都是與中國電信總部簽署,而電信各地分公司其實都有當地附加的優惠政策,很多地方目前的話費補貼、購機優惠等促銷力度已經低過了4折。

  相對於電信和聯通,移動對轉售業務的積極性似乎不大。“這與目前移動的市場地位不無關係,本來它的市場前景很好,自然不願意讓外人再分杯羹!”據知情人士透露,移動的模式很可能與電信一樣,也不允許虛擬運營商們創新套餐。

  最後消息

  五一170開始放號

  據北青報記者了解,電信所屬的170號段5月1日就將放號,聯通也將於6月1日放號,移動何時放號則尚無時間表。

  策略

  虛擬運營商打算捆綁遊戲賣套餐

  傳統巨頭放出的業務“批發價”過高,使得虛擬運營商們盈利艱難,但北青報記者了解到,他們依然對這項新業務有所憧憬,儘管目前並沒有找到盈利模式。

  “在現在的大數據時代,人手一部的手機無疑將是最直接的數據入口,但傳統運營商們在這個領域顯然沒有深度開發,這就是我們的機會!”前述一位虛擬運營商中層這樣告訴北青報記者。他坦言,借助這個牌照先擠進這個圈子,然後再考慮如何盈利是他們的普遍心態。

  同時他們也寄希望於傳統運營商們不甚靈活的機制,“在模式創新或功能捆綁上,我們應該有機制靈活的優勢。”據悉,由虛擬運營商打算把離不開流量的創新遊戲或者穿戴産品與自己的套餐捆綁銷售,以此與傳統運營商單一依靠手機捆綁有所區別。

  但事實上,當傳統運營商們的利益真的受到挑戰時,你能做的他是否也能跟著做成為關鍵。而且由於虛擬運營商大量從傳統運營商挖人,相對僵化的體制是否已經傳導到虛擬運營商也成為問題。一位跳槽到虛擬運營商的人士就向北青報記者抱怨,“當初是衝著機制跳出來的,但現在身邊基本都是原來的同事,好像又像原來一樣沉悶了!”

  (文/記者 張欽)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