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6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道,臺灣當局“主計總處”5日公佈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0.74%,為14個月來最低。由於低於預期,引發臺灣是否正邁向消費不振、通貨緊縮疑慮。
“主計總處”表示,CPI較預期低是由於原油價格持續滑落,以及國際大宗物料價格回檔,影響零售價格的結果,與通縮較無關係;同時3C電子商品持續降價促銷等因素,也使臺灣5月物價較為平穩。
“主計總處”也表示,儘管CPI低落表示5月物價上漲壓力較小,但主要漲幅集中在每月至少購買1次者包括食物、燃氣等,因此儘管3C電子産品降價,跌幅達0.87%,但因為消費者多半1年購買1次,對物價上漲的感受仍相當具體。
但學者表示,過去20年來臺灣CPI年增率平均值大約在1.5%左右,0.74%已相當於減半,是一項警訊,代表景氣確實不振,同時消費與內需低迷,應注意不要步向日本通縮難以挽回的後塵。
與去年同期相比,7大類中漲跌幅較顯著者為“醫藥保健類”,漲幅達1.56%,而“食物類”漲1.50%,其中蔬菜因天氣因素價格高漲,漲幅達7.81%。而外食費用也反映成本漲了1.66%,但水果類卻轉跌5.15%。
同時5月份躉售物價總指數(WPI)為96.05,較去年同期下跌3.28%。“主計總處”表示,5月WPI下跌主因是石油及煤製品、基本金屬與化學材料等價格處於相對低檔,不過第1階段電價上漲也抵銷部分跌幅。不過學者指出,WPI下跌幅度相當大,除了受國際原物料價格下跌影響外,産業訂單減少、對原物料需求不振也有可能是原因,必須謹慎面對。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