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字顯示,2002年祖國大陸新批准臺資項目4853個,合同臺資金額67.4億美元,實際使用臺資39.7億美元。截至2002年年底,祖國大陸累計批准臺資項目5.57萬個,合同臺資614.7億美元,實際使用臺資331.1億美元。
●外經貿部公佈的統計數字顯示,2002年1-6月份,海峽兩岸貿易額為196.4億美元,同比增長31%,其中,大陸對臺灣出口28.1億美元,同比增長18.7%大陸自臺灣進口168.3億美元,同比增長33.3%;大陸逆差為140.2億美元。臺灣地區是大陸的第四大貿易夥伴(如果加上經第三地的轉投資,臺資應列第二位,約佔總額的20%)和第二大進口市場;大陸是臺灣第二大出口市場和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
●臺灣地區有關部門的最新統計顯示,2002年臺灣對祖國大陸的出口額達328億美元,約佔其出口總額的四分之一,祖國大陸已成為臺灣最大的出口市場和最大的順差來源地。
9月8日《2003年中國外商投資報告》發佈在廈門舉行,這是中國首次對外正式發佈外商投資報告。報告顯示,2002年是中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登上新臺階的重要年份,呈現出增速持續強勁、排名直線上升、結構日趨優化、來源比較集中、分佈依然不均以及總體運作良好等六大特點。
在外商投資中,臺灣地區投資商(以下簡稱臺商)對祖國大陸投資一直佔有較大比重,平均每年臺商對大陸的投資項目佔外商投資總項目的14%左右,合同金額佔利用外資總金額的8.2%左右,實際投資金額平均佔實際利用外資總金額的7.7%左右。
兩岸經濟貿易往來的日益頻繁必然導致兩岸經貿的依存度不斷提高。統計顯示,臺商對大陸的投資在不斷提高,特別是中國加入WTO以來,中國政府積極兌現入世承諾,關稅與貿易壁壘逐漸降低,法律體系不斷健全,投資環境不斷改善,大陸猶如一塊魅力無窮的磁石,牢牢吸引住了廣大臺商的目光。
投資進入三次熱潮 電子電器製造業佔三成
臺商對祖國大陸的投資方向可以説發生了三次大的轉移:90年代中期以前,臺商對大陸投資基本以勞動密集型産業為主,主要是傳統製造業;90年代中期以後,島內電子、化工、精密儀器製造等資金、技術密集型行業處於發展的活躍期,同時加大了對大陸的投資力度;而近期,臺商充分利用祖國大陸加入WTO的發展機遇,出現了以高科技産業為主體的大陸投資熱潮。
統計顯示,截至1997年,臺商對電子電器製造業的投資金額佔臺灣在大陸投資總額的比重為18.16%,2000年升至28.04%,同期,臺商在基本金屬製品製造業、塑膠製品業及化工品製造業的投資比重增大,而食品及飲料製造業、紡織業等行業的投資比重趨於下降。從投資比重看,目前,臺灣對大陸投資的前五大行業依次為電子電器製造業佔總投資的比重28.04%、基本金屬製品製造業8.32%、塑膠製品業7.84%、食品飲料製造業7.48%及化工品製造業6.53%等。從項目比重來看,傳統製造業仍是臺商投資大陸的重點,佔項目總數的比例為77%;其次為社會服務業,佔項目總數的比例為7.5%;第三為農、林、牧、漁業,佔項目總數的比例為5.5%;第四為批發、零售貿易和餐飲業,佔項目總數的比例為4.3%。雖然製造業仍為臺商投資的重點,但投資範圍在不斷擴大,層次在不斷提高,逐漸由勞力密集型産業發展為技術與資本密集型産業。
顯而易見,目前高科技産業及其他技術、資金密集型産業已成為臺灣在大陸製造業投資的主流。隨著大陸適應WTO的要求,原先政府壟斷的行業在逐步解禁,金融、保險、證券、電信以及旅遊、商業零售和批發、醫療等第三産業正逐漸贏得臺資的青睞。
投資地域向北及向中心城市周邊發展
臺商投資大陸逐漸從“珠江三角洲”發展到“長江三角洲”,而現在正在形成“環渤海産業區”,這主要是由於內地開放程度不斷提高、投資環境不斷改善造成的,而內陸地區獨特而厚重的中華文化、優雅的人文環境也同樣具有吸引力。近期,隨著大陸對西北地區的開發與開放,臺商投資西北地區的熱潮也正在形成。
臺商投資逐步退出中心大城市、向其周邊地區發展值得探討。以上海為例,臺灣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公佈的“2002年內地各城市投資環境與風險最新評估分析報告”顯示,近幾年受到臺商好評的地區中,上海儘管名列前10位,但位置卻落後於自己的後花園——蘇州。而從實際招商情況來看,上海的招商金額已經落後於蘇州,昆山一地的臺資總量約70億美元已與上海基本持平。
究其原由,可歸為以下六點:①中心大城市産業提升不符合臺商胃口是主要原因。例如,上海的城市産業定位於“中國的金融、商貿、航運中心”,産業傾向於第三産業,而臺商投資大陸主要還是集中于製造業等第一、第二産業,産業的差異加上周邊地區投資環境的迅速趕齊,必然使得臺商發生轉移。②勞動力成本問題,中心大城市的用工成本高出周邊發展地區許多。③周邊地區法制、社會環境的改善提高了招商的綜合競爭力。④臺商自身實力問題。與以往相比,雖然投資大陸的大型企業在不斷增加,但中小企業仍佔絕大多數,而中心大城市似乎更傾向於世界級的超大型企業集團,臺商與其競爭的實力明顯不濟。⑤客戶資源問題。臺商製造業的産業投資,必然決定了其客戶大多集中于非中心城市,為了便於與客戶聯繫和降低運營成本,選擇周邊城市是明智之舉。⑥人氣問題。臺商投資有明顯的“聚落現象”,由於上下游臺商之間的共同利益取向驅使他們自然聚集,從而減少生産和運輸成本,增加效益。
(來源:華夏經緯網)
責任編輯:齊曉靖
[責任編輯: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