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臺灣商情  > 正文

臺灣選舉:經濟將是檢驗的第一道門檻

2015-06-30 10:02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經濟日報》28日社論報道,20年來,臺灣經濟遲滯不前,貧富懸殊日漸嚴峻,實質薪資不進反退;大環境的變化固然影響甚大,但主宰公權力、掌握公共資源者未能盱衡時勢、隨機應變,為臺灣創造最佳機會,令人才物資等寶貴資源發揮最大功用,坐令機會化為危機,實難辭其咎。

  社論説,臺灣的民主制度,行政、司法各司其職,但相互制衡之道並未嫺熟;執政黨與在野黨為爭取選民支援,未良性互動,反而動輒進行你死我活、相互毀滅的惡鬥,固為施政失能、經濟沉淪之重要因素;但領導者的施政,對團隊之領導、分工合作均毫無章法,厥為其關鍵要素。之所以如此,臺灣的選舉制度設計不良,必須承擔最大的責任。

  姑不論20年來各方摩拳擦掌、竭盡所能的選舉制度是否達到選賢與能的宗旨;至少我們可以説,臺灣的各式公職選舉,幾乎皆未要求候選人對所爭奪職位的專業與能力需有起碼的認知。曾有5市地方首長不加隱諱地坦承,在他勝選之前,根本不知道他要擔當哪些任務、具備哪些條件。見此剖白,我們才恍然大悟,20年來臺灣不治,豈是偶然。

  往者已不可追,但來者猶可諫。在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確定出線後,兩大政黨由兩位女士角逐大位之勢已定;要論孰勝孰敗,現在尚言之過早。不過也正因為時尚早,我們或許還來得及從過往的教訓中,汲取若干不致重蹈覆轍的智慧。舉其犖犖大者:首先,經濟現為臺灣生存的命脈、與對岸抗衡的籌碼;而馬當局7年來最為人詬病者,也正是經濟的沉痾難治、前景黯淡;對千萬庶民而言,其事業、生活亦全寄託于經濟之榮枯;因此任一認真求取大位者,必須利用僅余的7個月,切中而周延地提出振興臺灣經濟的策略、方針及具體作為,讓選民檢視。

  既然這與臺灣人民禍福相係,每位選民,不論其政治意向如何,都須認真而嚴格地一一加以檢驗,拋開意識型態、個人好惡、魅力風格,以此做為制定其是否適格作為掌舵者的第一道門檻。然而個別選民或不具備充分專業,或為生活事業奔忙無暇於此,則每位具備適當專業的學者專家都應拋卻逃避茍且的心態,義不容辭地稟其良知善加針砭臧否,為一般大眾進行初步的解析整理歸納,成為深入淺出但又不失其原義的“懶人包”;庶幾明年1月投票時,每位選民都自知其選擇代表的政策及可能後果。而各類媒體,不論是平面或電子媒體,既為民眾接收訊息的第一線,其責任尤為重大。惜乎若干媒體早已自設立場,永遠偏向一邊,形成嚴重的誤導,誤人自誤。我們仍然期望著以“第四權”自詡的眾多媒體人士,深知茲事體大,而捐棄一切個人好惡利害,為臺灣長治久安、斯民安居樂業盡一分心力。

  其次,兩位候選人其專業自有局限,經驗更非全面,不論提出何種政策,皆須仰賴一精心拔擢、臥虎藏龍的團隊,代為擘畫策略,研擬方政,構思具體做為。自其團隊的組成結構,各個成員的專業與人格,團隊內部的分工合作與領導統馭,亦可概見此人未來進行整體作戰、團隊行動的品質與效能;此皆過去慘痛的教訓斑斑血淚給我們的啟發。各黨候選人必須在所余7個月內儘快完成編組展開實戰訓練;一方面公開透明供社會大眾檢視評比;一方面將此團隊所完成的經濟政策、兩岸政策、教育政策等重要成果清晰揭露,作為評斷其中各個成員、相關團隊及其領導統馭成效的憑藉。

  在漫天飛舞的傳單、廣告,四處流竄的蜚語流言鋪天蓋地瀰漫整個臺灣社會之前,且讓我們先以冷靜的腦與雪亮的眼,認真檢視攸關臺灣民眾禍福安危的這些根本要件,庶幾臺灣經濟社會由我們手中那一票確立光明遠景。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