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臺灣商情  > 正文

臺灣服務上好為何懼怕交流 “圈”在島內的臺灣服務業

2015-05-21 08:4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的便利店以服務態度良好著稱。(資料圖片)

  在臺灣生活久了,更能發現這個海島的舒適與便捷。比如,臺北的便利店星羅棋佈,且服務態度好,24小時不打烊。數年前記者在臺北初來乍到,到住處附近7-11便利店購買南下高鐵票,陌生售票機上的複雜選項讓人不明所以,就請店員幫忙。當時他正忙著打理結賬,卻二話沒説就很熱誠地過來,不但幫忙買好了票,還不厭其煩地把操作方法細緻解説了一遍。有人説,臺灣服務業在衣食住行各方面提供貼心服務,特色明顯。

  服務好的背後,

  藏著一批“窮忙族”

  臺灣服務業的精緻、細膩、態度好、以客為尊,在大中華圈裏是數得上的。但有島內媒體偏就唱反調,認為臺灣服務業不能只有態度好。看似杞人憂天,其實思慮長遠。比如,今天面對中國大陸或全球化競爭,臺灣準備好了嗎?除了服務態度好,島內業界還有什麼競爭優勢?擴大市場和強調創新,對臺灣服務業有多重要?

  有統計顯示,近些年服務業佔臺灣GDP的比重高達近七成,對經濟成長扮演著關鍵角色;但在同期服務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卻僅有五成多一點,甚至年年衰退。

  馬英九就説過,臺灣製造業雖然發達,但服務業的競爭力遠不如亞洲四小龍中的韓國、香港及新加坡。理由之一是臺灣以批發、零售、餐飲等傳統服務業為主,在通訊、金融、商業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的佔比比其他三小龍都低。更要命的是,由於現代服務業的佔比偏低,服務業對研發創新的投入隨之偏少。

  更直觀的一種説法是,由於“長工時、低工資”,臺灣服務業正成為不折不扣的“窮忙族”,看不到行業未來的前景。以酒店業為例,據一位資深業者透露,一般到新加坡的五星級酒店實習,月薪有4萬元(新台幣,下同),但一樣是五星級酒店,在臺灣月薪卻只有2.3萬元,因為島內僱主難得會給高薪。這名蘇姓業者深有感觸地説:“我去給臺北飯店業的人資主管演講,呼籲大家要對投入飯店業的年輕人好一點,才講完電腦還沒收好,就聽到他們轉頭討論,法定假日的補假要不要給薪……”

  薪水漲不上去,老闆們也是一肚子苦衷。在他們看來,高薪工作機會太少,首要原因就是服務業看似佔GDP的比重最大,但受困于島內市場規模,無法取得新的增長動能,蛋糕就那麼大,要多擠出來一塊漲工資,錢從哪來?

  “不好意思”的人情味,

  遮蓋了太多問題

  臺灣商業總會理事長張平沼表示,過去臺灣的服務業大多數是中小企業,十之八九立足島內發展。跟製造業全球走透透的能耐不同,沒有形成走出去的路徑和風潮。而臺灣內需市場規模小,業者在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時,容易産生發展瓶頸與擴張惰性,品牌意識和成就比第二産業差得多。

  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看來,臺灣服務業若只專注本土市場,不但薪資無法增長、無法提振消費力,更危險的是將造成臺灣人才外流。

  蘇姓業者爆料説,近年進到島內飯店和餐飲業的畢業生,往往是先被新加坡的星級酒店挑一輪,外語能力佳、面貌姣好的就被選走了,剩下的才輪到島內的飯店業取材。而如今對岸的廈門和上海等城市,薪資和生活環境對島內年輕人的吸引力也越來越大。

  除了人才外流,創新一直是臺灣服務業的弱項。根據國際經合組織的一份報告,臺灣企業創新研發經費中,服務業僅佔可憐的6.6%。除了資金,“國發會”前主委管中閔認為,當局也應減少管制,思考新型政策或金融工具,助創新一臂之力。但出發點雖好,效果卻不彰,比如島內第三方電子支付討論很久,才剛剛上路,落後大陸數年之久。

  背後更深層的一個因素,是“人情味”的金字招牌遮蓋了臺灣服務業在後臺流程上的落後。服務態度好固然是提高“返客率”的重要因素,但如果出了問題不能及時跟進處理,和善有禮就成了順手拿過來的“擋箭牌”而已。

  有消費者在網上發牢騷説,島內的3C、家電賣場,其配送安裝多外包給第三方。貨品的機種型號繁雜,經常出現零配件不合而須往返兩三次。此時,一連串的“不好意思”就成了流程缺失和服務不足的潤滑劑,造成客戶有氣發不出,只能下次換一家買。但換了之後大多體驗相同,因為鮮見有公司用心去理順這個環節。

  兩岸服貿協議,

  打開封閉之門的鑰匙

  當然,島內服務業在深層變革上也是有亮點的。統一超商總經理陳瑞堂就強調,旗下的7-11便利店通過觀察臺灣消費者喝咖啡的習慣,率先推出City Cafe,一年可銷售2億杯、營業額90億元。

  除了服務態度好這個可感可觸的“表面功夫”,背後支撐7-11便利店的,是把人、店、商品、物流、系統、制度、文化等七大要素整合成創新因子,這正是今天7-11便利店在島內遍地開花、認同度高的一大法寶。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受益在臺灣發展的良好標桿作用,7-11便利店等便利商店也在大陸不少城市落地生根。因為道理顯而易見,島內服務業盤子就那麼大,誰願意放棄大陸那塊水草豐茂的商業藍海呢?

  不少島內學界人士持續呼籲,應儘早使兩岸服貿協議生效。如同前“經建會主委”尹啟銘所言,稍懂國際貿易理論的人都知道,相關協議一方面可協助經濟體對外擴大市場規模、帶動産業出口,另一方面借著市場開放,又可對內促使産業轉型和創新、提升競爭力以因應外來競爭。

  尹啟銘認為應該儘速通過的服貿協議,依舊躺在“立法院”裏。去年的“太陽花學運”,就是以“狼來了”的憂慮作為對抗服貿的一個藉口。問題是如果臺灣服務業像City Cafe一樣不斷創新升級,還會怕服貿談判嗎?反過來説,如果沒有創新的實力和底氣,單單抵制又有什麼真正效果呢?

  王健全表示,不但不應該怕“狼來了”的競爭,在大陸擴大內需政策下,臺灣服務業更應借服貿協議和“十二五”規劃搭橋進入大陸市場,在金融、電信、物流、旅遊、餐飲及連鎖等諸多相對領先的領域一展長才。

  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執行長陳德升看得更為明晰。他説,臺灣必須做好更大幅度開放的準備,才能在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的浪潮裏生存,“參與區域經濟整合不是政治問題,也不是經濟問題,而是生存問題!”那些反對服貿的“太陽花”們,可願理性地細思這句話的分量?

[責任編輯: 王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