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執政7年來,推動了兩岸和平發展,不僅惠及兩岸,也為臺灣爭取了一個有利的經濟環境,兩岸三通及ECFA給島內旅遊等産業帶來的增長,成為馬執政時期有數的“亮點”。
臺灣《聯合報》20日稱,對於就職滿7年,馬英九“提到拿手的兩岸關係如數家珍”。馬治政大方向或許是想為臺灣“打下韆鞦萬世基礎”,但多數人不滿也是事實。臺灣TVBS電視臺最新民調顯示,馬英九滿意度從剛上任時的41%跌至16%,不滿意度為67%。臺灣“今日新聞”網站稱,島內民眾最不滿意的是經濟,最滿意的是兩岸關係。
臺灣民眾對馬英九印象惡劣是從2009年水災造成數百人死亡的慘劇開始,當時島內輿論只是批馬英九政府“因應天災無力”,民眾雖不滿意卻還是給了他機會,馬因此第二次勝選。但馬剛選贏沒幾天,“悍然”宣佈“油電雙漲”,帶動臺灣整體物價狂飆,馬英九在民間被稱為“何不食肉糜的昏君”,此後民意支援率很少超過20%。臺灣商業總會理事長賴正鎰20日稱,馬英九7年來最大敗筆就是經濟沒有變好,人們並沒有等到黃金10年。他説,不管誰接任下任“總統”,經濟是最重要的,誰能夠把月薪22K(即2.2萬新台幣,約合4400元人民幣)拉到50K“就成功了”。
親民黨副秘書長劉文雄20日在臉譜網站自己的主頁上對馬當局執政7週年“開炮”,他感嘆説“臺灣人能夠活下來,真是太不容易了”。當天有網民在臺大網站上留言稱,5月20日對臺灣來説是個重要的日子,“不是因為520象徵‘我愛你’”,而是“馬皇終於剩下1年了”。該帖成當天島內網站被轉引最多的一個帖子。
臺灣《經濟日報》稱,過去7年,“來臺觀光人數逼近千萬大關”堪稱馬施政成績單最亮眼的一筆。來臺觀光客大幅成長,關鍵在於開放兩岸直航,實施大三通,使陸客人數在這7年間增長超過10倍,如今來臺旅客每三人中就有一人是陸客。但報道稱,除了觀光人數外,馬施政的其餘經濟數據卻不理想。馬7年前競選時高喊“633”的承諾,即每年經濟成長率平均超過6%、失業率降至3%之下、平均國民收入超過3萬美元,在他所剩僅一年任期內幾乎確定落空。【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李名山】
[責任編輯: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