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兩岸經貿交流  > 正文

兩岸農業專家攜手探索生態農業發展之路

2015-04-20 08:59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2015海峽兩岸(畢節試驗區)生態農業發展交流會18日在貴州畢節召開,兩岸專家學者就山地經濟發展模式、生態旅遊等問題交流探討,推動臺灣現代農業和畢節試驗區山地生態農業的深度合作。

  與會專家建議,發展生態農業應立足當地生態環境,因地制宜,建立以農業産出、産品深加工、旅遊體驗等多層次多領域的農業發展體系,才能有效推動生態農業發展。

  臺灣嘉義大學教授呂明雄説,當前很多地區農業産業發展還處於轉型期,加之受傳統農業發展思路和片面追求經濟價值的影響,各地以增加施肥等單一投入方式來提高産量的現象依然存在,並未真正實現農業的生態發展。

  據介紹,生態農業的發展不只是單一追求産量提升或片面的科技投入,而是在穩定糧食生産和多种經濟作物協調發展的基礎上,整合第二、第三産業,實現産業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實現效益最大化。

  臺灣“農村發展基金會”董事長胡興華説,生態農業要高效必須提升農産品附加值,將單一的農業生産融入生態保護和旅遊開發中,相互協調發展,整合産業效益,以構建集生態、養生、休閒、旅遊、産品為一體的生態産業體系,提升農業效益。

  為破解“經濟貧困、生態惡化、人口膨脹”難題,1988年6月,國務院批復同意烏蒙山區的貴州省畢節市成立試驗區。畢節通過積極與臺灣等地的合作,借助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的資源平臺,借鑒臺灣農業發展經驗,加強與臺灣精緻、高效、生態農業的合作交流,取得了實質性突破。

  畢節與臺灣緯度相近,山區地形條件相似,生物多樣性接近。胡興華説,兩地農業合作成果顯著,為兩地深入合作作出示範引領。大陸近來提出的生態建設等一系列政策,為生態農業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援和保護,為海峽兩岸深入開展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意義重大。

  為加速發展,畢節試驗區將進一步完善園區建設,提升農業産值、加強産業整合、樹立名優品牌,並積極引進臺灣先進技術,招財引智,促進兩岸全面交流合作。(記者 駱飛 胡星)

[責任編輯: 趙燕]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