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兩岸經貿交流  > 正文

“五一”大陸赴臺遊火爆 入臺證“一證難求”

2014-04-29 09:07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由於赴臺灣旅遊人氣爆棚,為了能在合理承受範圍內保證“五一”期間更多的大陸游客順利赴臺旅遊,4月16日起,臺灣出入境管理部門將大陸游客赴臺個人遊配額從每日3000人提高到每日4000人。據悉,截至目前,“五一”期間大陸旅客的入臺證配額已經全部發完。

  2011年,大陸赴臺個人遊正式開放時,遊客僅為3.03萬人次,而2013年,這一人數增長至52.2萬人次,3年增幅約16倍。其中作為赴臺旅遊大省的福建,僅一省赴臺遊人數就佔到了總人數的58%。

  根據福建省出入境管理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3年,福建全省居民申請赴臺359199人次,其中赴臺旅遊總數為30.4萬人次,團體旅遊為74627人次,個人旅遊為229382人次。僅今年三四月份,福建省居民申請赴臺團體旅遊超1.5萬人次,個人旅遊超6.1萬人次。

  而據臺灣出入境管理部門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3月底,大陸游客赴臺個人遊已超25萬人次,團體遊已超52萬人次,其中3月份更是創下大陸游客團體旅遊開辦以來單月新高。

  “一證難求”成遊客赴臺難題

  此前,為了迎合大陸游客赴臺旅遊的需求,除了臺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之外,還有新竹、臺中、彰化、屏東、嘉義等地的多家旅行社聯合起來,成立了12個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力爭大陸客商赴臺觀光旅遊和投資。

  臺灣旅遊的高人氣和配額的增加,也使大陸旅行社紛紛加大對赴臺遊市場的開發力度。根據多家旅行社的預訂情況來看,遊客“五一”期間赴臺旅遊受入臺證的影響最大。雖然臺灣出入境管理部門提高了入臺證配額,但現在才開始辦理入臺證並想在“五一”假期趕赴臺灣,已經為時過晚。

  據旅行社相關人士介紹,由於入臺需求遠遠大於配額,所以導致辦理入臺證需要排隊很長時間。從目前的配額來看,辦理入臺證仍需19至20個工作日。按照往年市場情況,每年3月到5月、“十一”黃金周、春節等臺灣旅遊旺季,入臺證辦理時間都會出現延長,最好提前45至60天辦理入臺證。目前,還有數萬人排隊辦理入臺證,而“五一”期間的入臺證配額已經發完,現在辦理入臺證最早只能在五月中旬出行。

  多舉措力保“赴臺遊”安全

  隨著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人數的不斷攀升,隨之而來也相應衍生出不少問題。此前,多家媒體曾對大陸游客赴臺遊的滿意度進行了調查,多數遊客總體上比較滿意,但是大眾對赴臺遊安全問題的關注度和擔憂始終居高不下。

  國臺辦新聞發言人曾多次表示,希望臺灣方面切實採取有效措施,維護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各方面的安全,並希望雙方加強配合,儘快解決突出問題,有效保障大陸居民在臺旅遊的合法權益,維護大陸居民赴臺旅遊持續健康、有序發展。

  據悉,針對赴臺旅遊各种經濟亂象,臺當局“行政院觀光推動委員會”4月起將由“財政部”各區稅務局以駐點站崗方式,針對重點對象進行稅務查核,尤其是對從接團、遊覽車、住宿及購物等全程包辦的港資一條龍購物商店進行重點審核;臺當局“法務部檢察署”也將就查緝購物商店私設銀聯卡刷卡機,並邀請相關單位研商執行方式。

  臺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臺聯合會理事長姚大光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指出,“五一”期間的入臺證配額增加後,希望能做好大陸游客分流工作。大家不一定都要去阿里山、日月潭、臺北故宮博物院等人滿為患的景點,而是可以嘗試一下去具有臺灣當地特色的基隆、雲林、彰化等地遊玩。

  文明出境遊應成公民自覺

  而針對大陸游客來説,如何文明出遊也是近期一個熱門並值得關注的問題。作為赴臺旅遊大省,福建省在向赴臺遊客宣傳文明出境旅遊,提升中國公民出境旅遊文明素質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

  “五一”期間,福建省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按照上級公安機關的要求,將文明旅遊十大提醒語隨出入境證件和在口岸執勤現場免費發放給申請人和旅客,並在出入境接待窗口、口岸執勤現場張貼宣傳海報,電子螢幕滾動播放提醒語,將有關文明旅遊的要求告知申請人和旅客。

  除了在受理大廳和口岸邊防檢查執勤現場營造文明旅遊的宣傳氛圍以外,福建出入境管理部門還同時利用窗口民警與申請人面對面接觸的機會,主動宣傳文明旅遊的理念,告知出遊目的地國家的民俗和禁忌,引導強化申請人文明旅遊意識,提醒申請人提高自身文明素質,使文明出境遊成為公民的一種自覺行為。(記者吳亞東)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