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霧霾散去 反思不能散去

2015-12-03 07:22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日 一夜北風,籠罩北京幾天的濃重霧霾散去。但對於霧霾治理的反思和應對,卻不能隨之而散。

  對於長年被霧霾困擾的京津冀等地的人而言,他們似乎已經接受了這樣的現實:霧霾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治霾也不是一天就能見效的。早在2010年秋冬之際,PM2.5這個詞一下子就火了起來。不過,當時對PM2.5的爭議頗多。比如,環保部一位官員就曾批評某國駐華使館的監測發佈行為,有干涉我國內政之嫌。後來,在各方的呼籲下,PM2.5被環保部門納入監測指標。數字是公佈了,但是治理措施卻難説見效。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近日表示,思想上的霧霾不除,體制上的霧霾就很難根除,空氣當中的霧霾更難根除。要根治霧霾,首先思想上要反思,才能在行動中將治理措施真正落到實處。

  最近網上一篇流傳甚廣的文章指出,過去十年,環保治理最大的“謊言”可能就是“總量控制”。所謂“總量控制”的治理思路,簡單地説,就是選定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等四個主要污染指標,年年給定指標,層層分解,使得各地都為降排放指標而服務。這裡隱藏的一個危險就是,四種主要污染物指標並不能全面評價環境綜合品質。例如,PM2.5指標就不在其中,重金屬污染指標也不再其中。也就是説,環保工作只是在對幾個減排數據負責,而不是對整體的環境品質負責。這也難怪減排目標雖然不斷完成,但是公眾感受到的環境品質卻越來越差。此文觀點雖然尖銳,但不乏引起我們對環境治理的反思。

  其實,“減排”在某種程度上還是可以成為“調結構”的重要抓手的,前提是抓緊、抓嚴、抓實。但我們時不時就看到媒體發佈一些地方拉閘限電的減排方式,這似乎有考核季玩數字遊戲的味道。2013年,國務院提出5年內壓縮8000萬噸鋼鐵産能,其中6000萬噸的壓縮任務落在河北。那麼,當初這些過剩産能是如何出現的?這其中,環境監管部門和地方政府的監管職責很難説到位。

  十八大以來,中央提出了全面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這些年的經濟發展,對環保欠下了太多的債。中央對環保工作日益重視,中央巡視組在對環保部巡視後,環保部原副部長張力軍、華北督查中心主任熊躍輝等官員紛紛落馬。可以説,用法律和制度保護生態環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正在成為環境治理的保證和共識。

  新任環保部長陳吉寧作為環保專家,今年在幾次公開講話中,都提出要將重心放在“改善環境品質”上,這顯然是在付出沉重代價以後環境治理思路的一個重大轉變。保護環境,我們每個人也要從自身做起,全面倡導綠色消費方式。唯有從上到下,從政府到民眾,全面動員起來,才能取得根治霧霾這場戰役的勝利。

[責任編輯: 陳文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