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貨物貿易協議第11次業務溝通日前在北京舉行。本次協商以討論市場開放降稅安排為主,並圍繞市場開放協商原則進一步交換意見。會後,兩岸均表達了加速推動貨貿協議後續商談、盼能今年年底完成的積極態度。
據了解,兩岸此次協商主要討論農工産品的開放降稅,包括石化、面板、汽車、工具機等四大産業、中小企業及傳統産業都有所觸及,並以雙方産業合作、互補及互惠為市場開放目標。
兩岸貨貿協商已歷經5年多,今年4月在北京召開第10次協商後,雙方在7月和8月又進行了兩次技術性溝通,分別就檢驗檢疫相關條文、市場開放降稅安排,以及市場開放議題進行討論,並將各方意見進行收集歸攏之後,才舉行了這次協商。據臺灣方面與會成員會後透露,許多産業問題這次雙方基本達成一致,可望達成框架協議。
“産業界一直期盼兩岸貨貿商談能夠加速達成協定。”臺灣方面與會成員表示,服貿協議與兩岸監督條例在島內一直卡關,讓臺灣産業界錯失了進入大陸市場的先機,業內早已怨聲載道,特別在今年中韓FTA完成簽署以後,島內産業界的擔憂持續加重,“眼看中韓FTA將要生效,臺灣對外貿易持續不振,甚至經濟增長率也一路下滑到了“保1”,臺當局非常擔憂引發産業出走潮,所以,及早達成兩岸貨貿協議,對臺灣而言有其必要性和緊迫性。”
對於年底前完成商談,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將繼續推進後續工作,儘快舉行下一輪協商。希望雙方共同努力,相向而行,在互惠互利基礎上持續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建設,爭取早日達成貨貿協議,增進兩岸民眾和業者的福祉。臺當局“國貿局副局長”徐大衛表示對年底前完成商談很有信心,他並表示已向島內有關方面提供了書面報告,民進黨團也持正面態度。
[責任編輯: 吳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