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媒體揭水産市場賣蟹貓膩:包裝佔總重26%(圖)
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海鮮已成為許多家庭年夜飯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但是作為消費者,又有多少人了解海鮮行記憶體在的貓膩呢,怎樣挑選才會買到新鮮的海鮮,保證自己不被宰呢?華商報記者經過實際體驗,請教業內人士,教你如何購買到貨真價實的新鮮海鮮。
2月2日下午,在白家口的方欣水産品市場,記者走訪了六家銷售梭子蟹的店舖,每斤的價格從50-58元不等。
在一家店舖內,記者以每斤50元的價格,購買了兩隻梭子蟹,共85元。攤主將兩隻梭子蟹裝入黑色塑膠袋,稱重的時候,連同袋子一起稱,他説,市場上都是這樣稱重的。稱重後,攤販給黑色塑膠袋裏裝了“海水”,並進行充氧。
記者走訪的這幾家梭子蟹攤位,所有的梭子蟹都是用紅色的粗皮筋捆綁。在另一家水産品攤位上,同樣是每斤50元的價格,兩隻梭子蟹一共58元,這次,記者要求不加水也不充氧。
隨後,華商報記者將購買的4隻梭子蟹復秤。
先看未充氧未加水的兩隻蟹。同樣的黑塑膠袋裝著兩隻梭子蟹,復秤520克,去掉黑色塑膠袋後稱重460克,也就是説,裝著梭子蟹的一個黑色袋子重60克(購買回來後,螃蟹吐了一些水);卸掉梭子蟹蟹鉗上的紅色皮筋,兩隻梭子蟹凈重305克。再對2隻梭子蟹蟹鉗上的4根紅色皮筋稱重,共155克。也就是説,蟹重佔總重的59%,按這一比例,記者花費的58元裏,買螃蟹的錢花了34元,剩餘的24元是為塑膠袋、綁蟹的皮筋和水分買單。
再説充過氧的那兩隻蟹。兩隻被皮筋綁著的梭子蟹復秤510克,去掉皮筋後,梭子蟹的凈重為375克,四根皮筋重135克。蟹的重量佔總重的74%,按這一比例,在85元的總價格裏,買螃蟹的錢花了62.5元,剩餘的22.5元其實是為皮筋買單。
識破貓膩 輕鬆應對
貓膩1
蝦蟹靠塑膠袋和橡皮筋賺錢
傳説賣蝦和螃蟹,都會用黑色塑膠袋、橡皮筋壓秤。記者刻意稱了一下上午在海鮮市場購買螃蟹時,攤主用於裝螃蟹的黑色塑膠袋,發現這種塑膠袋每個60克。
上秤裝袋前,攤主會刻意多撈一些蝦,一是想讓顧客多買,二是可以趁機多帶些水來壓秤。一般來説,撈1斤蝦可以帶出一至二兩的水。賣螃蟹,以前主要靠捆綁草繩和尼龍線壓秤,尤其是蟹身上都會噴水,濕線繩分量不小,現在則改成橡皮筋。
應對:自帶小秤塑膠袋剪洞消費者可以自備一個小秤,購買海鮮時當場復秤。另外,對於攤販提供的裝海鮮的塑膠袋,在裝海鮮前可在塑膠袋的底部剪個小口,裝完海鮮後,控幹10秒再上秤。
貓膩2
貝殼能動的未必是活物
鮮活的蝦一般會在缸的中上部游動,死蝦則全在缸底。不少商販撈蝦的時候,會把網伸到缸底一下撈上來,這樣一網裏一半多是死蝦,而活蝦的價格要比死蝦貴一倍。攤主賣扇貝的時候會拍一拍,告訴顧客扇貝殼能動的就是活的。其實這是“障眼法”,使勁拍扇貝時,扇貝殼的彈性容易讓人誤感到扇貝殼能動。只有把手拿開後,扇貝殼依然還在動的,才是活扇貝。
應對:螃蟹自己挑扇貝自己拍買螃蟹時一定要自己挑選,那些拿起來張牙舞爪的螃蟹都可以買。買蝦時,消費者可以要求攤主從缸的中上部撈,這些蝦肯定是活的。挑選扇貝時,消費者則要親自去拍一拍扇貝,如果拍一下,扇貝能自己順勢合上的,就肯定是活的。
貓膩3
反覆冷凍的冰鮮難新鮮
消費者最容易上當的是冰鮮。一般在超市、海鮮市場,賣家都會稱自己的魚是當天的,其實早就不知道反覆冷凍了幾次,賣了多久。賣不完的魚,晚上冷凍起來第二天接著賣。
應對:新鮮冰鮮魚有透明黏液新鮮的冰鮮魚有透明的黏液,魚鱗片光亮且與魚體貼附緊密,無鱗魚表皮有光澤,不發灰髮暗。其次,在按壓魚身時,感覺肉很緊致有彈性就是新鮮的。新鮮的“冰鮮魚”眼球飽滿凸出,眼角膜透明清亮,有彈性。而不新鮮的魚眼球塌陷或乾癟,稍變混濁,有時眼內溢血發紅。新鮮的冰鮮魚鰓絲清晰呈鮮紅色,黏液透明,具有海水魚的鹹腥味或淡水魚的土腥味,無異臭味。不新鮮的鰓色變暗呈灰紅或灰紫色,黏液較少,腥臭。
[責任編輯: 郜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