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網信辦:將制定個人資訊保護法

2015-02-03 07:48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媒體刊發了《你的信用卡個人資訊“只花5毛錢就能在網上買到”?——銀行信用卡資訊洩露調查》報道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專訪時回應,針對個人信用卡等資訊網路洩露問題,我國將加快研究制訂個人資訊保護相關法律,加大對非法收集、洩露、出售個人資訊行為的打擊力度。監管部門還向社會公佈了居民資訊洩露舉報渠道:公民可通過“12377”舉報電話等多種方式維權,網際網路公司有責任遏制非法個人資訊交易。

  媒體報道中披露,銀行信用卡客戶數據洩露現象頗為嚴重,通過QQ群、微信等網路工具,僅花費5毛錢,就能買到包括姓名、電話、地址、工作單位、開戶行等完整個人資訊的一條信用卡開戶數據。部分舊個人數據的報價,甚至低至“2000元10萬條”。這些被洩露的個人資訊成為欺詐陷阱、騷擾電話的重要源頭。

  “當前,網路個人資訊泄漏現象十分嚴重。”國家網信辦網路安全局副局長楊春燕指出,特別是銀行卡敏感資訊泄漏現象屢次發生,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從事違法犯罪行為,損害用戶利益。“對此,國家高度重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據介紹,我國政府正從立法、立規及建標準、建技術保護手段等多方面,促進網路個人資訊保護。楊春燕表示,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等有關部門將加快個人資訊保護相關法律的研究制定,加快實施網路安全審查制度。“重點將加強對網路服務提供者的監管,加大對非法收集、洩露、出售個人資訊行為的打擊力度。”

  此外,根據媒體調查,通過銀行“內鬼”倒賣資訊、轉手給“合作公司”等方式,商業銀行成為資訊洩露的源頭之一。但種種例外條款、免責規定,往往讓消費者問責無門。對此,國家網信辦提示,個人資訊遭洩露後,公民可通過以下三種方式維權:

  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網路資訊保護的決定》,遭遇資訊洩露的個人有權立即要求網路服務提供者刪除有關資訊或者採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

  個人還可向公安部門、網際網路管理部門、工商部門、消協、行業管理部門和相關機構進行投訴舉報。“國家網信辦所屬的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將專職接受和處置社會公眾對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的舉報。”楊春燕説。據了解,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的舉報熱線為“12377”,網址為www.12377.cn。

  消費者還可依據《侵權責任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通過法律手段進一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要求侵權人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償損失等。

  據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末,我國累計發行信用卡4.36億張。經網際網路管理部門初步調查,信用卡資訊洩露原因較為複雜,一是商業銀行由於內部管理等原因導致資訊洩露;二是持卡人安全意識不強等原因導致資訊被盜;三是第三方機構在持卡人網上支付過程中,非法存儲銀行卡敏感資訊導致資訊洩露。

  “銀行卡資訊泄漏可能涉及辦卡、用卡、管卡等多個環節,監管部門需先認定在哪個環節出現問題,然後依法依規處理。”楊春燕説。

  “監管部門將繼續堅持依法治網保護個人資訊,個人也應提高意識主動維權。”楊春燕提示,廣大民眾要進一步提高個人資訊保護意識,儘量不隨意提供自己的個人資訊。

  目前,記者在QQ群、微信及部分電子商務平臺檢索發現,不少個人資訊“黑市”依然存在。僅在QQ群使用搜尋功能,搜索“銀行卡資訊”關鍵詞,參與人數超過30人、交易較活躍的群至少有120個。在部分線上“文庫”網站中,也仍有公開的銀行客戶電話數據。文/新華社記者 杜放 羅政

[責任編輯: 郜利敏]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