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市場突然開始變得熱鬧起來。
4月底,一則三大運營商將共同籌建“國家基站公司”的消息引發了輿論關注。“國家基站公司”將會承接運營商新建、維護基站、鐵塔和管道的工作,今後三大運營商不再自建基站,而是租用國家基站公司的基站。該公司名暫定為“國家鐵塔公司”。一時間,爭論四起。
利弊之爭/
4月30日,沸沸颺颺的鐵塔公司傳聞被證實。工業和資訊化部相關司局負責人表示,三家基礎電信企業正在研究共同組建一家通信設施公司,負責統籌建設通信鐵塔設施,進一步提高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用水準。
隨後有媒體報道稱,目前暫定的鐵塔公司中,三家公司股權分配方案是,中國移動將佔有最大份額,約為40%,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兩家各佔30%。
這一事件迅速在業內外引發了關注。一方認為,這是在倒行逆施,會造成新的壟斷;另一方認為,成立鐵塔公司可以實現共用共建,資源合理利用。
值得注意的是,鐵塔公司和基站公司實際上並不一樣。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舒華英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僅限于鐵塔、桿路的鐵塔公司,這本身就是之前共建共用討論的範圍,由鐵塔公司提供足夠的可租用設備給運營商,由政府制定管制價格,雖然難但還是可以解決一部分問題。但是成立基站公司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基站公司包含範圍更大,天線、饋線、控制以及傳輸等屬於其中,所有權相對複雜,而且只有一家公司,將帶來新的壟斷,由此産生尋租問題。
野村綜研通信戰略副總監陶旭駿表示,三家運營商每家都有3~4張網路,制式、頻譜和網規不一樣,彼此之間會産生信號干擾,而且運營商不直接管網路後,僅靠鐵塔公司難有提高網路覆蓋和優化的積極性。
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認為,鐵塔公司有利有弊,好處是可提高鐵塔的利用率,減少總鐵塔數量,降低站址獲取難度,弊端是鐵塔公司作為第三方,收入壓力小,很難適應運營商4G建設快節奏的需要。
基站難題/
據記者了解,三大運營商對成立鐵塔公司並不怎麼反對,這背後的原因是,三大運營商已經被基站建設問題困擾多年。
舒華英對記者表示,三大運營商的基站大部分都是租用的,每年因為租金和進場費的問題早已頭疼不已。此外,4G網路因為頻率高,同一范圍內需要建設的基站數量遠遠超過2G和3G,但是新建基站尤其是在城市內幾乎不太可能,這時候國家出面成立一個鐵塔公司來攬下這個包袱,三大運營商當然同意。
據運營商提供的案例顯示,上海某地一基站原協議租用業主28平方米搭建機房,租金本已高出周圍標準,但是合約到期後業主提出租金提高近3倍,最終基站不得不搬遷,造成周邊信號覆蓋受到影響。
基站要進入地鐵和一些小區還需付高額進場費。2009年,有報道稱某地的地鐵封殺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每個基站進場費最高需120萬元。據記者了解,如今這些問題依然沒有改變,甚至變本加厲。
漲價等問題畢竟還可以用錢解決,而用戶的不理解和投訴則較難處理。中國移動有關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每年運營商都會針對基站輻射問題做專題宣傳,甚至與小區業主開會溝通。
按照大致測算,建設一張全面覆蓋中國的4G網路大約需要100萬個基站。實際上,三家運營商2G/3G/4G基站加起來超過200萬個基站,因為4G設備有些可以載入在原有的2G和3G基站上,所以如果能實現共用的話,基本上可以解決網路覆蓋的問題。
通信行業人士尚曉蒲對記者表示,工信部5年前就下文鼓勵共建共用,但全國僅有少量省份的這項工作有一定進展。2012年,工信部關於共建共用的指標要求上升,例如鐵搭共建共用率需要達到50%以上。但實際上,三大運營商還是各自為陣。
行政之手/
從一定程度上來説,成立鐵塔公司確實可以解決基站建設難題。但業內外擔心的是,政府會對電信業造成過多干預。這與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中“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背道而馳,無異於中國電信産業的一股“逆流”。
陶旭駿認為,為了保證資訊安全,可以保留一到兩家政府直接控制的企業,但是不能既要壟斷,又要電信行業百花齊放。從去年開始,工信部等監管部門發佈了10多個文件,基本上都以促進電信業的市場化為目標。而這之前,工信部對電信市場採取的政策調節方式往往帶有行政干預的印記。
資深電信分析師曾韜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工信部不斷調整政策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支援自主研發技術;二是平衡三家運營商的格局。
但監管策略調整讓運營商備受壓力。例如6月1日起的電信業營改增試點,會使運營商的利潤減少。另外,今年起央企的利潤收取比例再次提高5個百分點,三大運營商也在其中。今年運營商又都面臨4G建設任務,資本開支較大。日前,中國移動和聯通均表示,將下調手機補貼目標額度,或與其考核壓力增大相關。
“我不明白在電信加速市場化的同時,為什麼會突然冒出一個全國性的鐵塔公司。”在舒華英看來,發展過程中的問題更應交給市場來解決。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