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二季度經濟料增7.4% 微刺激將加碼

2014-07-14 09:05 來源:證券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備受關注的中國經濟“中考成績單”將在本週三迎來放榜時刻。

  市場普遍認為,在政府“微刺激”政策持續加碼的推動下,二季度國內生産總值(GDP)同比將增長7.4%左右,全年經濟預計呈現窄幅波動的走勢。

  二季度經濟

  料增長7.4%

  對於二季度GDP增幅,業內的預測比較一致,都認為同比增長7.4%左右。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表示,二季度經濟總體趨穩,第二産業在政策的刺激下較一季度略有改善,預計二季度GDP與一季度基本持平,在7.4%左右。

  “中國經濟二季度緩中趨穩。”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祝寶良表示,受到房地産投資呈繼續放緩態勢、去年同期基數偏高等因素影響,第三、第四季度經濟增速略低於上半年,預計在7.2%~7.3%區間。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一系列穩增長政策的作用下,第二季度我國經濟增速將保持平穩的運作態勢,或將落入7.4%的位置,這樣一來,上半年的經濟增速也將保持7.4%的水準,雖然比預期目標略低,但是相對來説其符合預期、比較理想以及保持了穩定的增速水準。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也持相同的觀點,他表示,二季度經濟同比增速將為7.4%,環比增速較一季度小幅反彈,同比增速與一季度持平。

  “下半場”下行壓力大

  對於中國經濟“下半場”,分析人士指出,雖然政策托底下經濟有好轉跡象,但尚未看到內外需求趨勢性回暖,目前國內外需求增長仍面臨較多不確定性,經濟下行壓力仍存在。

  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管清友指出,我國第三季度的經濟仍有下行壓力。一是房地産下行週期沒有結束,銷售和投資都未見底;二是第三季度基數比第二季度明顯提高;三是帶動第二季度企穩的外需在第三季度很難再有增量。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報告指出,政策雖能為經濟增長托底,使其不至於滑出增長“下限”,但由於內外需求難以趨勢性恢復,因此對於下半年經濟反彈的高度也不能有過高期望。

  中國人民大學日前發佈的《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2014年中期)》也指出,房地産下行對經濟的衝擊已從多個方面顯現出來。

  比如房地産投資增速下滑是今年全社會投資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而且下滑態勢還在擴大。

  此外,房地産業的低迷快速蔓延到了鋼鐵、水泥、玻璃等上游産業以及家電、傢具和裝潢等下游産業,相關産業表現出明顯的同步下行態勢。房價下行態勢已經局部顯現並不斷蔓延,居民家庭尤其是持有投資性房産家庭的財富將隨之縮水,其消費意願也將被拉低。

  “微調”模式或將繼續

  據不完全統計,4月份以來,政府陸續出臺至少17項微刺激、穩增長措施。分析人士指出,三季度這種“微調”模式料將繼續。

  到目前為止,決策層並沒有通過如全面降準、直接鬆綁房地産政策等傳統工具來放鬆調控,而是不斷創新政策工具來進行“定向寬鬆”、“區間管理”。因此,政府在穩增長方面仍有充足的政策儲備可供使用。

  對此,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認為,宏觀政策未來一段時間可能將延續“微調”模式,預計未來幾個月將會有更多的寬鬆政策出臺,雖然這些措施仍將被冠以“微調”或“促進改革”、而非“強刺激”。

  汪濤預計可能出臺的政策包括,進一步擴大“定向寬鬆”範圍,加快財政撥款,悄然放鬆表內貸款額度等;地方政府(特別是上半年經濟增長落後地區)可能將在中央政府的壓力下推出更多穩增長措施、並加快落實之前已出臺的政策措施;加快推進有利於增長的改革,主要著眼于激發民間投資。

  但汪濤也強調,當前實體經濟好轉勢頭能否持續仍有較大懸念。預計房地産活動持續下行的負面影響可能會在今年末至明年逐漸加劇。

  中國人民大學發佈的報告也指出,除非經濟增速進一步大幅度下滑並跌破7%的底線,目前央行不必全面降息或者是降存款準備金率。

  報告指出,地方政府也在陸續出臺微刺激的配套方案。比如長沙已經正式向民間投資開放棚戶區和社會事業等六大領域的86個項目,總投資規模達到1010億元。

  報告建議,2014年的赤字率可以突破政府工作報告制定的2.1%,但是不能超過2.5%。證券時報記者 許岩

[責任編輯: 王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