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中海油開放惠州乙烯擴建項目 三桶油接踵混改

2014-06-23 16:29 來源:證券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今年以來,能源改革的力度不斷加大。近日,發改委公佈了80個項目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的示範項目,其中,能源項目多達60個之多。

  而值得注意的是,三桶油更是再次開放多個項目引入民資。包括中石油的西氣東輸三線中段工程、中石化天津LNG接收站、中海油廣東惠州百萬噸乙烯擴建等。

  自從中石化在2月份公佈擬在油氣銷售領域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來,中石化和中石油就如同賽跑一般,不斷向前推進改革。隨著引入民資的項目越來越多,範圍越來越大,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在不斷加速。

  有分析師表示,能源改革根本的邏輯為改革,通過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加上更為市場化的央企考核機制倒逼石油、石化提升效率,最終釋放整個能源體系的制度紅利。

  三桶油多個項目引民資

  發改委近日宣佈稱,為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進一步發揮社會資本作用,發改委決定在基礎設施等領域首批推出80個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營運的示範項目,涵蓋了交通運輸、資訊通信、清潔能源等。

  其中能源行業有60個項目之多,包括西氣東輸三線中段工程,陜京四線天然氣管道工程,如東-海門-崇明島天然氣管道工程,慶鐵線原油管道改造工程,現有原油管道安全隱患改造項目,現有天然氣管網改造項目,中石油深圳迭福北LNG調峰站項目,中石化天津LNG接收站項目,中石油陜224地下儲氣庫工程,中石油金壇地下儲氣庫二期工程等項目。

  不得不提的是,除了中石油和中石化,中海油也加入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軍。

  安迅思能源行業分析師李莉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此次比較有亮點和直接吸引力的,可能是中石化天津LNG接收站項目和中海油廣東惠州百萬噸乙烯擴建項目。這應該算是社會參股的第一個正式的LNG終端項目和百萬噸級乙烯項目,有市場準入信號的意味。

  在她看來,這確實是個突破,而中石化表現的試驗性更強一些,LNG終端一直是民營比較感興趣的項目,之前都是三桶油壟斷,這兩年來有些民營企業開始爭取。與其他行業改革不同的是,一直以來,三桶油由於處於壟斷地位而一直遭人詬病。

  中國石油大學教授劉毅軍也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對於民營資本來説,石油石化行業是相對比較難進入的領域,民營資本和社會資本進入這一領域的呼聲一直比較高。將油氣管網和儲運設施等基礎設施向社會資本開放,無疑是推動石油石化行業向前邁進的重要一步。

  李莉還認為,從某種意義上來看,相當於國家層面給能源業的社會資本指出一個能源行業未來轉型的方向,即從此前獲得財富積累的煤炭、化工下游和成品油流通等領域,轉向兼有沉沒成本和逆襲機會的領域。

  混合所有制改革再加速

  自今年2月份中石化推出了在油氣銷售領域引入民資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後,其改革不斷向前推進。

  根據中石化不久前對外公佈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時間表:2月19日,公司發佈公告,啟動資産審計和評估;3月17日,中石化易捷銷售有限公司正式成立;3月31日,設立全資子公司-油品銷售有限公司;6月底,完成審計和評估,公佈引資方案;力爭第三季度前完成融資。

  目前,中石化已確定了中金等四家公司作為財務顧問,對油氣銷售自産進行評估。

  而中石油可謂後來者居上,改革力度和速度完全不遜於中石化。

  4月份,中石油召開了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會議審議批准擴大遼河、吉林油田經營自主權試點建議方案和部分管道資産整合方案。

  而近期,中石油更是擬出售上千億的東部管道公司100%股權。

  同時,除了中石化此前的油氣銷售業務、中石油的管道業務,三桶油還開放了LNG、乙烯、儲氣庫等項目,尤其是中石油再次對開放了西氣東輸三線中段工程等多條天然氣管道業務。

  隨著向民資開放的項目越來越多,範圍越來越大,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斷加速。

  東方證券分析師趙辰表示,能源改革根本的邏輯為改革,並非單純的削弱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而是要以開放促改革,通過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加上更為市場化的央企考核機制倒逼石油、石化提升效率,最終釋放整個能源體系的制度紅利。

  儘管以三桶油為首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在逐步推進,但是,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對目前的改革並不是很樂觀。

  他認為,相比其他規模較小的項目,民資在大規模的輸氣項目中很難實現控股或佔據主要股份,所以無法實現多少話語權。(記者 李春蓮)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