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巴西世界杯甚是熱鬧,不僅有無數球迷為喜愛的球隊競折腰,還有一些保險企業臨場助陣,為球迷們夜不能寐、舉杯賞球提供保障。近期就有兩家險企相繼推出了“喝高險”、“遺憾險”、“夜貓子險”、“世界杯遺憾險”等一係列緊扣世界杯主題的保險產品,保險期限為15天、30天到90天不等。
面對密集出臺的世界杯係列保險,有人質疑,有人喝彩;有人說這是保險創新,也有人說這是噱頭、作秀,甚至涉嫌博彩。究竟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實際上,所謂世界杯係列保險,不過是一種事件營銷手段。鑒于保險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傳統促銷方式和司空見慣的保險廣告已大大鈍化了消費者的感覺,甚至引發反感。在這種情況下,保險公司需要尋找新的營銷方式,事件營銷就是其中一種,而重大體育賽事往往是最好的載體。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推出世界杯係列保險的兩家公司都屬于小型財險公司,借勢世界杯提升企業品牌效應用意明顯。
世界杯係列保險產品也與保險市場不斷細分有關。近年來,我國保險產品的細分化趨勢越來越明顯,新險種也越來越豐富。比如,中國人保針對家庭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傷亡或財產損失推出“熊孩子險(監護人責任險)”,今年春節期間不少險企推出了春運係列險等,都屬于保險市場細分的產物,而且這類產品有逐漸升溫趨勢。
不可否認,相比國外成熟的保險市場,目前我國保險產品還相對簡單。險種設計中的個性化定制空間很小,一般都是大眾化產品,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世界杯係列保險產品的嘗試還有一定的創新意義。
不過,真理和謬誤往往只有一步之遙,具體到新型個性化保險產品設計上也是一樣。從目前面市的細分產品看,的確存在為博眼球、搶關注而設計的保險產品,有的甚至背離了保險保障的初衷,帶有下注、博彩的性質;還有一些低價低質保險產品,根本無法覆蓋可能出現的風險,這種作秀或偽創新的現象值得警惕。
保險提供的是保障,保險產品創新絕不能脫離保障的本質,否則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降低風險和經濟補償功能的發揮。大而言之,對保險行業發展有害無益;小而言之,創新是讓市場和大眾更多接受自己公司的品牌,打開更多市場空間,但低劣的保險產品最終只能適得其反。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