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中國網路零售用戶規模超三億 交易額逼近兩萬億

2014-06-04 09:2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喜歡足不出戶從網路上購物。商務部電子和資訊化司副司長蔡裕東日前透露,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網路零售市場,2013年網路購物用戶規模達到3.02億人,全年網路零售交易額超過1.85萬億元,相當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7.8%。他表示,電子商務作為戰略性新興産業,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動産業轉型升級,促進流通現代化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已經成為國家提振內需、擴大消費、促進就業的主要途徑之一。

  八成家庭網上購物

  網路零售,這種以網際網路為媒介進行商品交易的活動在中國發展迅猛。據有關統計,從2003年到2011年,中國網路零售市場的平均增長速度是120%,高居全球第一。

  央視發佈的《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2013-2014》顯示,2013年中國網購過的家庭高達81.52%,喜歡網購的多為18-25歲的年輕人。從城市看,網購熱情比較高的主要是海南、西藏和江蘇。網購前三位的商品為服裝、書籍和家電數位産品。

  包括網路零售在內的電子商務對中國經濟起到推動、促進作用。蔡裕東介紹説,一方面網路零售的觸角延伸到全國各個角落,拉動消費的作用日益顯著。另一方面電子商務發展有力促進了就業創業工作,全國網店創業就業人數達到962萬人。

  “電子商務與傳統商業融合發展,傳統零售商向網際網路轉型步伐明顯加快,正在成為網上零售的重要力量。電子商務進一步促進了物流配送服務水準的提高,網際網路金融開始倒逼傳統金融業創新發展。”蔡裕東指出。

  業內人士預計,到2020年,中國網路零售市場規模最高將增長至4.2萬億元,相當於現在美國、日本、英國、德國和法國的市場之和。

  超越時空優勢盡顯

  網路零售業之所以發展迅猛,與中國市場需求大有關。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我國人口基數大,網民人數多,市場需求總規模也因此很大。

  相比實體零售業,網路零售消除了時空等限制,對消費者具有特別的吸引力。趙萍説:“當前實體零售業存在佈局不夠合理、資訊服務不足、商品相對較少等問題,特別在偏遠的農村和中西部地區,實體店少,服務不夠便利,而網路零售則彌補了這一不足。”

  科技進步也在助推網路零售業的發展。《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報告(2013)》稱,技術創新成為電子商務保持快速增長的重要動力,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的創新應用,成為電子商務發展的新熱點。

  趙萍指出,智慧手機發展快,為購物不便地區的消費者提供了方便。過去農村居民需要進城才能買到的商品,現在打開手機就可在全國買到。同時,網路銷售的商品價格便宜,滿足了更多低收入人群的需求。

  網路購物逐步完善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流通藍皮書:中國商業發展報告(2013—2014)》指出,目前中國商務正在走進線上線下深入融合的時代,中國網路購物市場未來3年增速將有所放緩,市場進入相對成熟期。

  處於成長期的網路零售業和電子商務仍面臨著諸多問題。商務部電子商務和資訊化司司長李晉奇指出,我國電子商務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一些矛盾和問題,在法治誠信方面不夠完善,地區發展不夠平衡,支撐體系不夠發達,以及電子商務人才相對匱乏。

  “首先要做好規範工作。”趙萍認為,當前電商服務存在置換貨物難,刷卡不便利,物流速度、發貨時間、商品品質不能保證,消費者維權難等問題,從資金安全、産品品質和服務等方面,都需要進一步規範。

  趙萍指出,其次,要對電商濫用市場壟斷資源的行為進行規範。一些電商的平臺交易量大,佔有的網民數量多,形成了壟斷資源,對其他社會服務開放度不夠。要推動電商平臺開放,維護中小企業利益,提升消費者權益,維護市場公平競爭,使網際網路有良好發展環境。

  趙萍認為,電商發展還需要有良好的外部配套支援,比如促進物流業的提升,促進包括第三方支付和保險創新在內的金融創新服務。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深化流通體制改革,不斷完善政策和法規體系,逐步解決我國電子商務發展所面臨的産業環境、市場秩序、網路安全、消費者保護等方面的問題,引導電子商務持續健康發展。”蔡裕東表示。記者 羅蘭

[責任編輯: 王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