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趙興超) 近幾天,一些細心的投資者發現,泰城各家銀行理財產品中,半年期以上的中長期產品逐漸變多,預期年化收益率也遠超日益削減的互聯網金融產品。業內人士表示,銀行即將迎來年中考核,投資者可以提前布局中長期產品,鎖定高收益。
“預期年化收益率達到5.55%,門檻只有5萬元,期限為一年”,上周興業銀行泰安分行推出的一款理財產品,讓市民李先生馬上決定買入,而這樣的中長期理財產品,近些天來成為銀行競相發力的產品。記者從泰城各家銀行在售理財產品中梳理發現,各銀行中長期理財產品數量佔比逐漸增高,總體質量也較高,包括產品收益率等投資者最關心的方面,都具有優勢。如中國銀行募集期在5月14日到20日的10只新發產品中,6只產品為半年以上中長期產品。建設銀行5月19日到23日新發3只100天以上中長期產品。工商銀行5月19日新發的7只產品中,也有4只為中長期產品。
相比收益率一路下滑已經跌破5%的互聯網金融產品,銀行近期新發中長期理財產品在收益率上優勢對比鮮明,這也是吸引投資者的一項重要因素。“一個多月的短期產品,募集期就要五六天,收益率才4%多,平攤一下可能還不到4%。”市民王女士說,她一直認為中長期產品收益更為靠譜,“現在3個月以上的收益率都超5.4%了,募集期多幾天也平攤不了多少收益,可以說是實實在在的收益率。”從各銀行近期新發中長期理財產品中不難看出,預期年化收益率大多在5.2%以上,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產品,可達5.5%以上。如興業銀行兩款半年和一年期產品,分別為5.5%和5.55%,建設銀行一款181天產品為5.2%,中國銀行一款311天產品為5.3%。泰安市商業銀行一款183天產品的收益率也達到5.4%。各行收益率最高的產品,基本均為中長期產品。
業內人士分析,銀行即將進入年中考核階段,通過發行中長期產品未雨綢繆,也是常見的方式。理財師王女士也表示,對于投資者來說,抓住這一機會,適當購置一部分中長期產品,既搭上理財的順風車,又能合理規劃理財,兼顧收益與流動性。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