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央行擬要求第三方支付轉賬擬年累計不超1萬

2014-03-17 08:43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京報訊 (記者蘇曼麗)在上周被叫停二維碼(條碼)支付、虛擬信用卡之後,第三方支付行業再遭重擊。記者昨天從第三方支付企業獲悉,近日央行下發《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擬要求個人支付賬戶轉帳單筆不超過1000元,年累計不能超過1萬元。個人單筆消費不得超過5000元,月累計不能超過1萬元。這遭到第三方支付企業的激烈反對。央行昨日對此消息未作回應。

  網路支付轉帳單筆不超千元

  據記者了解,3月11日,央行向第三方支付企業下發《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意見稿規定:個人支付賬戶轉帳單筆不超過1000元,年累計不能超過1萬元;超過限額的,應通過客戶的銀行賬戶辦理。此外,轉入資金只能用於消費和轉賬轉出,不得向銀行賬戶回提。該意見稿已于13日結束徵求意見。

  業內人士表示,意見稿若落地,對第三方支付企業也是致命性的打擊。如餘額寶的轉入轉出將受到較大的限制,用戶對餘額寶等産品的累計申購不能超過1萬元,而且轉入之後不能再提回銀行賬戶,這將大大降低餘額寶的吸引力。

  不過,央行還留了一道口子,即“超過限額的,應通過客戶的銀行賬戶辦理”,但“通過銀行賬戶辦理”包括哪些形式目前還不得而知。

  此外,意見稿還規定“個人單筆消費不得超過5000元,月累計不能超過1萬元。”分析稱,電商行業也將因此受到重創。以天貓為例,去年雙11其交易額350億,而單筆最大金額定價為2050萬元。對於網購族來説也打擊不小。“家裝、大家電、高端手機,隨便買兩樣就超過5000了,雙11一天的消費就超過1萬了,如果限額5000的話,對消費者來説極其不方便。”網購達人小李説。

  《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管理辦法》首次徵求意見是在2012年1月初,當時的意見稿規定:“個人支付賬戶單筆收付金額超過1萬元,個人客戶開立的所有支付賬戶月收付金額累計超過5萬元或資金餘額連續10天超過5000元的,支付機構還應留存個人客戶的有效身份證件的複印件或者影印件。”相比之下,新版意見稿大大收緊。

  遭第三方支付企業激烈反對

  “目前只是徵求意見稿,尚未成為最終的文件。我們已經把意見遞上去了,堅決反對,如若成行,我國的支付行業將大大倒退。”一第三方支付企業高管表示。

  據記者了解,第三方支付企業和監管部門進行了非常激烈的爭論。另一家第三方支付企業人士告訴記者,意見稿與目前第三方支付的發展態勢幾乎逆向而行,能否出臺也是個疑問,目前各方正在激烈博弈中。

  針對該消息,支付寶公司回應稱:“已將相關意見反饋給了央行,並且在密切溝通中。目前支付寶和餘額寶使用一切正常。”支付寶公司對溝通結果較為樂觀:“請大家對監管機構也對我們保持信心與耐心。”

  業內人士稱,從叫停二維碼(條碼)支付和虛擬信用卡,到管理辦法意見稿,反映出第三方支付在經過一段時間野蠻生長後,央行已經開始對其進行全面規範和整頓,第三方支付行業所面臨的政策環境進一步收緊。

  ■ 相關新聞

  中信銀行:網路信用卡仍在測試

  新京報訊 (記者沈瑋青)面對央行上週五對二維碼支付和虛擬信用卡的緊急叫停,作為發卡行的中信銀行16日晚間發佈公告稱,該行與支付寶和騰訊分別研究推出的網路信用卡均處於測試階段,尚未上線運作。

  該行還表示,將嚴格遵守監管機構的監管要求,進一步加強相關産品的合規性和安全性的評估工作及正式推廣前的測試工作,完善産品的管理制度,控制風險,以保障廣大客戶的合法權益。

  14日央行表示,日前已下發通知,要求暫停二維碼(條碼)支付、虛擬信用卡等支付業務和産品,因相關支付産品存在風險隱患,與現行支付業務規則有一定衝突,安全性有待完善。而此前,中信銀行宣佈將分別與支付寶和騰訊聯合推出中信淘寶異度支付信用卡和微信信用卡,屬於央行此次要求暫停的“虛擬信用卡”業務。

  支付寶和騰訊上週五表示,正在與央行密切溝通,並會根據央行要求報備相關資料。而中信銀行並未確認是否已獲得央行通知,只在公告中表示央行相關通知已“根據權威媒體相關資訊發佈”獲得證實。該行還稱,網路銀行業務仍是其戰略重點,將堅守“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的“三性”原則,繼續積極穩健推動産品創新和服務升級。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