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萬科綠地瘋狂擴張 品牌房企在京拿地分化明顯

2013-11-04 08:36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在北京年內土地供應實現翻倍增長的同時,品牌房企在京的土地儲備也出現了明顯的分化:一方面是以萬科、融創為首的品牌房企在京以屢創地王的方式,不計成本加碼土儲;另一方面昔日較為活躍的華業、富力等房企卻出現了兩年以上顆粒無收的景象。業內分析,門檻過高、設限頗多是造成後者無緣北京土地的原因,而按照開發計劃,如果在未來的兩個月,上述企業再無土儲進賬,明年以後可能會面臨著在京無地可開的局面。

  萬科一年在京拿地8次

  來自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10月,北京土地市場成交規模金額都創下歷史新高,僅居住類用地就出讓了50幅,幾乎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前10月土地成交額達到了1239.45億元,同比2012年的512.55億元上漲幅度達到了140%。

  北京商報記者根據北京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公開的交易數據統計發現,年內在北京土地市場風光無限的主要有三類企業:一是萬科一類的傳統龍頭企業,其今年以來單獨及聯合其他公司在北京拿地共8次,總土地面積126.26萬平方米,共支付土地出讓金88.71億元;二是綠地等低調國企央企,儘管也達到8次之多,新增土儲總面積達48.33萬平方米,共支付土地款項55.84億元,當年所拿多非熱門地塊,因此並不為外界廣知,但低調之下其在京快速擴張戰略明顯,類似的還有拿地5次的北京城建和首開、保利等等;三是融創、恒大等急於回歸一線城市而不計成本的企業。其中融創及其聯合體雖拿地僅3次,但頻頻染指地王,拿地金額高達62.2億元;今年首次入京的恒大連續兩次出手政策性地塊,土地體量達60萬平方米,支付土地出讓金76億元;此前在京項目不多今年卻一反常態瘋狂負債拿地的泰禾,目前共花了63.35億元擴大在京土儲36.86萬平方米。

  華業等兩年在京顆粒無收

  就在上述三類房企利用北京土地供應高潮加緊補貨的同時,曾經在京高調拿地、風光無限的部分二線房企的土儲卻日漸緊張。

  以曾經于2010年、2011年一口氣拿下通州運河核心區5宗地塊的華業地産(華業東方玫瑰)為例,旗下東方玫瑰、玫瑰東方等項目均屬於熱銷項目,然而自去年以來,儘管通州運河核心區先後也有多幅地塊出讓,但華業在北京的土地市場卻並未出手;同樣的還有曾于2009年拿下廣渠門外10號地王的富力地産(富力又一城富力盛悅居),除2010年新增一塊土儲外,自2011年開始,已經連續三年未在北京拿地;與富力類似的還有遠洋地産(遠洋萬和公館遠洋一方),2010年拿下光華路CBD地塊後就未再次拿地。

  北京商報記者翻閱上述企業的財報或公開銷售數據發現,目前這類企業在售項目多為2011年前土地儲備,以遠洋為例,其董事會主席李明也曾在8月中期業績會時承認,確實有在一線城市補地的需求,今年四季度開始會加快買地步伐。

  部分房企或退出京城市場

  北京中原地産市場部研究總監張大偉表示,今年住宅類土地供應有望超過1200萬平米,僅次於2010年的土地供應爆發,相比之下明年大量土地將供應自住型住宅,純商品房土地供應將減少,這是房企今年搶地的一個原因。

  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表示,土地出讓制度的本質就是出價高者拿地,這本來就偏向資金雄厚的大型房企,而一些地塊本身的限制條件也對中小房企不利。一線城市目前已經成為大房企競速擴張的主場,進入門檻提高,空間被壓縮,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兩三年持續未能獲得土地儲備的企業,除非通過收購的方式,否則將不得不面臨被擠出北京市場的危險。

  新聞備忘

  北京出讓百萬平方米土地

  將有東壩南區等8宗地塊集體入市,其中既包括此前北京市第一塊先確定為超溢價競爭自住房、後改為競公租房地塊——海澱區東升鄉地塊,還有此前誕生過亦莊地王的河西區X13R2地塊,更有位置頗佳的昌平區北七家鎮等限地價、競自住型商品房地塊,總建築面積達118.3萬平方米,疊加前期已經出讓的50宗地塊,北京年內總土地出讓面積將接近1000萬平方米。

[責任編輯: 李典典]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