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退市制度市場化有望實現 立足投資者保護原則

2013-11-03 08:20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證監會發言人昨日表示 退市制度安排反映了資本市場的需求

  證監會11月1日召開例行新聞發佈會,針對退市制度後續建設情況,新聞發言人表示,證監會一方面將嚴格執行退市制度,另一方面將繼續完善有關制度規則,實現退市制度的市場化、法制化、常態化。

  城商行符合境外上市的條件,可自主提出申請。

  熱點一

  完整的退市制度正在形成

  證監會11月1日召開例行新聞發佈會,針對退市制度後續建設情況,新聞發言人表示,證監會一方面將嚴格執行退市制度,一方面將繼續完善有關制度規則,實現退市制度的市場化、法制化、常態化。

  發言人表示,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是資本市場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制度,對於優勝劣汰、提高上市公司品質、優化市場資源配置,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2012年證監會分別在主機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實施新的退市制度。退市制度安排反映了資本市場發展的內在要求,對於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具有良好促進作用。證監會一方面要嚴格執行退市制度,一方面要進一步深化改革,以形成一套完整的符合資本市場實際需要和投資者保護的退市制度體系,實現退市的市場化、法制化和常態化。

  熱點二

  尚未收到中原證券赴境外上市的申請

  城商行符合境外上市地上市條件、在取得監管部門同意的前提下,均可自主提出境外上市申請,目前重慶銀行、徽商銀行境外發行已通過核準。證監會支援符合條件的境內企業赴外上市。

  上市公司重大資産重組涉及的資産應定價公允

  證監會重點關注相關主體與可比上市公司市盈率、市凈率方面的差異,並將督促上市公司完整披露資訊,督促仲介機構依法依規執業,並對虛假記載、重大遺漏、誤導性陳述等違規行為加大執法力度。

  李旭利案件作出判決

  從證監會角度來講,證監會將一如既往地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堅決查處老鼠倉等違法違規行為,加強執法提高案件的查處效率。

  至純科技公司主動申請終止審查

  至純科技公司此前在創業板終止審查原因是業績出現波動,不符合業績持續增長的條件,主動申請終止審查。

  證券公司員工挪用資金購買理財産品屬於違規

  證券公司員工挪用公司資金購買理財産品屬於違規行為,一旦發現將嚴厲查處,移送公安機關。目前並無規則禁止證券公司員工購買本公司理財産品。

  記者觀察

  退市實施

  與投資者期望差距大

  退市是上市公司由於未滿足交易所有關財務等其他上市標準而主動或被動終止上市的情形,即由一家上市公司變為非上市公司。退市可分主動性退市和被動性退市,並有複雜的退市的程式。

  截至目前,深交所的16家暫停上市公司最後只退了2家公司,與投資者預期差距很大,有的公司凈資産為負也將恢復上市,因此有投資者質疑:是不是存在“放生”、“該退未退”的情形?

  立足投資者保護原則

  對此,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稱,任何一項新的法律法規實施,必須留出必要的通告和準備時間,才能保證市場參與各方的權利公平和機會公平。證監會稱,滬深交易所立足投資者保護和“穩中求進”的原則,專門對存量和增量暫停上市公司予以區別對待,進行新老劃斷,作出妥善安排。

  在2012年12月份,滬深兩市18家已經暫停上市的公司中,*ST炎和*ST創智被終止上市,而*ST丹化等公司獲准恢復上市。

  此外,證監會亦認為,在此次退市改革中,已經有對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保護的安排和設計。這些設計包括加強退市資訊披露、設立“退市整理期”,建立重新上市制度、為退市投資者提供股份轉讓服務等。

  違規退市公司或追究

  本報記者了解到,證監會將儘快制定非上市公眾公司重大資産重組、股票發行等業務規則,這將給退市制度的後續完善帶來重要改進。

  對投資者保護的方面,證監會採取的是建立追究與賠償制度的措施。前者是指針對因違法違規行為而退市的公司,將試行全過程、多方位的監管,將追究違規者的行政責任。後者則對投資者具有更大的實際意義,或給在退市公司中遭受損失的投資者帶來賠償。

  證監會推動責任追究機制

  值得注意的是,證監會一直在積極推動立法、司法部門逐步建立健全責任追究機制和賠償機制,並且正在抓緊籌備成立專門機構,通過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獲得股東資格並參與公司治理、行使股東權利、提起民事訴訟等,不斷強化投資者權益救濟機制。這意味著,此前熱議的散戶代理機構維權機制,或將得到實現。(記者楊欣)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