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中國經濟需為“熱錢”流出早作準備

2013-10-14 09:26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美聯儲暫緩退出QE(貨幣量化寬鬆),讓中國及其他新興市場國家松了一口氣,熱錢在短時期內大幅流出的風險顯著降低。然而,有關專家提醒,中國經濟仍需未雨綢繆。

  美國QE影響幾何

  2008年金融危機後,QE成了美國經濟的“萬金油”。簡單而言,這主要指美聯儲實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通過購買國債等中長期債券,增加基礎貨幣供給,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以此來刺激經濟復蘇,俗稱“打雞血”。

  不過,即便5年來經歷了4輪QE,美國金融市場也顯示了突出的“財富溢出效益”,道瓊斯指數創下危機後新高,但在實體經濟領域效果並不明顯。有觀點認為,這種激進的貨幣政策實質還是走消費提振經濟的老路,而與奧巴馬政府上臺後提出的“再工業化”戰略,夯實美國實體經濟的思路不完全吻合。

  持批評態度的分析人士更認為,QE産生的貨幣財富,都給金融利益集團“補了血窟窿”,而美國的實體製造部門仍然乏力,老百姓的就業沒增加,工資沒上漲。最近一段時間,美國房産市場已開始復蘇,而同時就業市場並沒有太大起色,這相對清晰地反映了QE政策的利與弊。

  耶魯大學教授史蒂芬·羅奇近期就在激烈批評美聯儲的QE政策。他認為,未來很可能出現一場“全球QE退出危機”,許多之前高歌猛進的新興經濟體突然發現自身陷入被動。

  羅奇認為,新興經濟體泡沫破滅,其初創者就是美聯儲的QE。這之前,通過空前的量化寬鬆,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投資人向全球提供了旨在尋求更高收益率的大量過剩資本,進而允許新興經濟體能持續保持高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研究顯示,自2009年美國首次啟動QE以來,涌入新興市場的累計資本流入量接近4萬億美元。大量涌入的廉價海外資本,讓新興經濟體暢享著經濟快速增長的捷徑,由此也讓這些經濟體的決策者錯誤地認為,其自身的收支失衡是可持續的,進而也就喪失了推動必要改革,來幫助經濟走上更加穩健和可持續增長道路的動力。

  可是一旦“熱錢”撤離,這些國家就會發現此前的發展是“一枕黃粱”,他們剩下的很可能是一個“杯盤狼藉”的經濟。

  從某種意義上説,QE是美聯儲挽救美國經濟的手段,但它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似乎更大。國家資訊中心預測部研究員張茉楠認為,對於全球經濟,特別是新興經濟體而言,無論是量化寬鬆的“進入”,還是“退出”所産生的外溢效應都對他們産生巨大的傷害。

  美聯儲擴張資産負債表,不斷釋放美元時,這些流動性就如洪水猛獸般衝向新興經濟體,導致國際資本流入,本幣升值,國內信貸擴張,以及通貨膨脹的加劇;而反過來,當量化“退出”時,這些國家又面臨著資本外流,本幣匯率急跌,國內流動性緊張,資産價格大幅縮水,引發金融市場的劇烈波動,甚至泡沫破滅。

  她認為,今年以來,美聯儲提前退出QE政策預期加強,導致國際資本流入新興經濟局面正在發生逆轉。而從歷史上看,美聯儲貨幣政策變動與新興經濟體危機爆發有密切關係,幾乎每次新興經濟體危機都爆發于美聯儲貨幣政策由松轉緊的轉折時期。上世紀80年代的拉美危機,1994年的墨西哥危機,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以及2000年的阿根廷危機等都有著相同的邏輯。

  有分析人士比喻,擁有全球貨幣霸權的美元,在“一呼一吸”之間就實現了“偉大的套利”,全球經濟都跟著受罪。這一次,經過一連串QE擴張之後,美聯儲似乎要故伎重演,開始導演退出大戲。於是,可以看到今年6月日本股市狂跌,隨後是新興國家的匯率、股市、債市出現大幅調整,如印尼10年期國債利率調整至10%以上,巴西、印度貨幣貶值20%左右。

  不過,雖然今年以來美聯儲退出QE已數次高喊“狼來了”,可是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很早就設定了退出QE的標準:其一是美國失業率降低到6.5%,其次,通脹率達到2%,只有在同時滿足上述兩個條件時,才會落實退出QE政策。目前來看,美國經濟指標並未達到這個預期。

  “伯南克的鬍子最近全都白了,肯定他也是非常痛苦的,他也在猜,現在這個數字到底怎麼看,是不是已經要退出了,還是不應該退出?”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認為,美聯儲退出QE不是“一個機械的動作”,全世界投資人都被預期所左右,“美聯儲也是在試探市場的情緒,前一段時間,一季度他們釋放非常強烈的信號以後,馬上伯南克的調子就變了,因為市場的反應太強烈了”。

  此前,向松祚即分析,美國至少在9月不會宣佈退出QE,因為美國很多經濟數據顯示的復蘇並不穩固,用他們自己的話説叫“弱增長”或“弱復蘇”,尤其實體經濟的復蘇現在還不是很強勁,很可能過一段時間又夭折了。“在這個背景下,美聯儲還是非常小心謹慎的”。

  中國經濟要未雨綢繆

  但“暫緩”只是時間上的變化,從根本上而言,退出QE是早晚的事兒。因此,打鐵還需自身硬。

  經濟學家李才元認為,“熱錢”來了或走了,對於中國經濟這麼大的體量而言,目前根本算不上多大影響。“就算這些投機熱錢短時間離開,中國的流動性也足以填補空缺”。“熱錢”頂多製造一些趁火打劫的機會,比如他們一直就在中國樓市泡沫中火中取栗。

  他認為,關鍵在於只要中國經濟自身調整過來,實業真正復蘇,就沒什麼可擔心的,“熱錢”今天走了,明天還會回來。

  “你身體很弱,美國人打噴嚏,你就感冒。如果你身體好,就沒事”。向松祚認為,即便美國QE退出,對中國有一點點影響,但實際上不會感冒。原因很簡單:中國外匯儲備3.5萬億美元,外債全部加起來也就3000億美元,而且都是長期外債;中國的對外貿易是順差,外商直接投資(FDI)也是順差。這些指標説明中國經濟的身體狀態不錯,足以抵禦“風寒感冒”。

  “還有更重要的因素,中國是世界第一大製造業基地,是世界第一齣口大國。在這個大的背景下,中國是穩坐釣魚臺的。”他説:“大家必須要站穩腳跟,不要製造恐慌的情緒。”

  左曉蕾認為,如果美國退出QE,中國經濟應該不會像2008年那樣陷於“被”危機的窘境。

  首先,國內一致保持對熱錢流入的審慎態度,資本不允許完全自由流動,由此形成了一道防火牆,使QE釋放過剩流動性對中國的流入規模相對保持在一個可控的範圍。因此,QE退出導致的熱錢流出規模還不至於撼動經濟,也不至於引發證券市場的恐慌。其次,中國一直是貿易順差國。雖然近幾年受全球危機的衝擊,以及因為經濟結構主動調整的緣故,貿易順差有所收窄,但仍保持在佔GDP3%左右的合理水準上,不存在需要資本流入以平衡國際收支的擔心。其三,熱錢流出規模與中國的巨大外匯儲備相比,不是一個數量級。

  不過她強調,沒有全球危機不等於沒有局部風險。那些存在巨大經常賬戶赤字,必須依靠資本賬戶順差以達到國際收支平衡的國家,很可能受到很大衝擊。對中國而言,在全球化的世界經濟格局下,危機有傳遞效應。假如印度爆發危機,對印度的投資就會傳導到國內的相關企業和機構的損益上。同時,中國與巴西、印尼、南非等面臨QE退出高風險的新興市場國家,都有越來越密切的貿易投資往來,因此面對“美元的折騰”,中國還需要未雨綢繆。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