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10年樓市調控房價漲10倍 政策未擊中上漲根源

2013-08-05 08:29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市場冷熱有溫差 政策不宜一刀切

  樓市調控應分區域對症開方(市場觀察)

  今年以來,中國房地産市場再度呈現火熱之勢,但是不同城市間市場冷熱不均的狀況也很明顯:一二線城市供不應求,不僅房地産企業之間的激烈爭奪使得“地王”頻出,而且部分熱點區域樓盤再次出現“日光碟”現象;而三四線城市銷量則明顯滯後,庫存高企,房價上漲速度趨緩。對此,專家認為,隨著房地産調控的持續,不同城市間房地産市場分化加劇。未來房地産調控更應該“分而治之”,房價漲幅較高的重點區域嚴格實行調控各項措施,而對於大部分已經較為平穩的市場,則適當採取去行政化的手段調控。

  【樓市區域分化加劇】

  中國指數研究院近日發佈7月份百城價格指數顯示,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為10347元每平方米,環比上漲0.87%,百城價格自2012年6月以來連續第14個月環比上漲。值得注意的是,就北上廣等十大城市的房價而言,7月十城的住宅均價為17609元每平方米,環比上漲1.34%,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11.06%;而與之相對應的是,環比下跌的城市增至39個,東莞、菏澤、湘潭、濰坊、鹽城、嘉興等三四線城市領跌。

  同時,各地庫存也出現分化。數據顯示,重點城市市場庫存下滑仍在持續,而三四線城市卻是庫存高企,供過於求明顯。對此,中原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認為,2009年之後,中國三四線城市的土地供應有了爆髮式的增長,特別是大城市限購等調控加碼後,不少地産商開始重點佈局三四線城市,導致這些城市的樓市場供應量較大,而一二線城市卻在不斷去庫存。

  對於不同城市之間房地産市場的“冷熱溫差”,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董黎明認為,其根源在於教育、醫療、就業等優質資源過度集中于北上廣等一線大城市,導致人口和購房需求的剛性增長。

  【10年調控房價漲10倍】

  房價的不斷上漲,也使得市場對不斷加碼的樓市調控政策的效果産生了質疑。近日有媒體統計,從2003年至今的10年時間裏,管理層出臺房地産相關的宏觀政策達43次,房價也隨之上漲超過10倍。

  “新國五條新政效力已漸減弱,調控難抑房價上漲預期。” 亞太城市房地産研究院院長謝逸楓認為,一線城市房價愈調愈高的規律再次得到驗證,控制房價任務艱巨漫長,表明調控房價依然壓力巨大:一是上漲的城市不斷由一線城市蔓延到二三線城市,房價上漲幅度不斷擴大;二是房價上漲預期基本形成,新國五條調控威懾力正在弱化;三是35個地方版調控細則是又細又粗,關鍵性的政策缺乏實際操作力;四是伴隨成交量的緩慢回升,調控政策出現政策見底的初步跡象。

  顯然,調控政策並沒有擊中導致房價上漲的根源。中國房地産學會副會長陳國強表示,對於樓盤入市價格的控制的確能夠在短期內抑制房價的大幅上漲,但是限價政策必然會導致供應出現問題。長期來看,調控房價最終需要增加供應。

  【調控需轉換新思路】

  事實上,由於樓市在不同城市之間出現分化,因此再採用“一刀切”的全國統一調控政策就很難奏效。調控政策應該根據不同地區的情況,相應做出更有針對性更精準的調整。

  “中國房地産市場不是一個全國統一的市場,帶有很強地域特點。”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應儘量避免採取統一的政策,可出一些原則性的政策取向,各個地區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採取一些具體的措施,這樣可能會對房地産行業的正常發展更有利。

  “從近期高層的表態來看,雖然調控的總體基調尚未改變,但轉換思路、減少對行政性措施的依賴,以針對性的微調為主要手段可能代表未來的政策趨勢。”陳國強認為,在“穩增長”和“保就業”兩大重心的帶動下,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下半年房地産領域出現政策加碼的可能性低,相對寬鬆的外部環境將繼續為樓市發展提供利好因素。

  對於未來樓市調控的新思路,董黎明認為,應該是通過投資等相關政策,將更多新項目引向中小城市,增強其人口吸聚力,以縮小城市和區域間的資源配置差異,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部分城市房地産過熱和“攤大餅”式發展的問題。  本報記者 周小苑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