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空調等五類家電産品 “十一”後啟用新能效標準

2013-07-24 09:05 來源:南方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十一”後空調電視等五類家電産品將啟用新能效標準。 王良玨 攝

  7月以來,連日高溫讓家住舊城的市民李先生打算為自己的新家買一台空調。由於住出租屋時使用的空調噪音很大,每月耗電也很厲害,因此李先生特別想要一台靜音的節能空調。他去家電賣場時,發現很多空調都以節能為賣點,但他對於産品的節能標簽卻看不懂,聽説最近能效標準要調整,他就更加弄不明白該怎麼選了,“一般一級能效的産品價格都較高,不知道買下來劃不划算”。

  不久前,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佈公告,自今年10月1日起,將啟用平板電視、變頻空調、洗衣機、吸油煙機、熱泵(即空氣能)熱水器五類家電産品新能效標準。其中吸油煙機和熱泵(即空氣能)熱水器是首次推出能效標準,而平板電視、變頻空調、洗衣機的能效標準則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大幅提高。

  現有1級能效洗衣機變成5級

  油煙機熱水器首定能效標準

  自10月1日開始,平板電視品類中,液晶電視1-3級的能效指數分別由原來的1.4、1.0、0.6提升為2.7、2.0、1.3;電漿電視能效1-3級的能效指數分別由原來的1.2、1.0、0.6提升為2.0、1.6、1.2。部分節能指標標準比原先高了一倍。

  變頻空調的能效限定值從現行的3.0提升至3.9,原先的1級、2級能效空調等級將自動下調1級,分別變為2級和3級,同時新增更高標準的1級能效等級。這意味著,現在市場上銷售的3級變頻能效産品,都要被淘汰。

  從能效新標準看,影響最大的是洗衣機,市場中在售的1級能效的洗衣機在新標準中直接降至5級,現有2級至5級的産品將直接面臨淘汰。目前市面銷售的一些老式低價洗衣機,比如半自動雙筒洗衣機、單筒小型自動洗衣機僅為三四級能效,今後都不能再銷售了。

  據了解,變頻空調、平板電視、洗衣機三類家電産品均有已在實施的能效標準,而吸油煙機和熱泵熱水器則是首次制定並頒布實施能效標準。

  熱泵(即空氣能)熱水器和吸油煙機的能效標準首次亮相,因此將會對市場産生洗牌效應。尤其是熱泵(即空氣能)熱水器,屬於新興産業,過去一直缺乏行業標準,産品良莠不齊,經常出現能效虛標、低溫機頻當機等問題。

  吸油煙機的能效等級共劃分為5級,通過全壓效率、待機功率、關機功率以及常態氣味降低度、油脂排放值5大指標進行評價分級,熱泵熱水器(空氣能熱水器)將能效分為5個等級,1級能效最高。

  據此前舉行的“2013中國空氣能行業高峰論壇”上,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研究員成建宏表示,新標準實施後,現在市場銷售的空氣能産品約有20%將因不達標面臨淘汰。

  新標準或引發漲價潮

  遭淘汰家電或清貨大促銷

  新能效標準實施後,家電耗能少了,對家電廠家來説,需要技術的提升,伴隨而來的就必然是高價格。有專業人士預計新的能效標準下的産品平均價格大概將提高10%到15%。

  而這可能會讓新上市的高能效家電遭遇“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局面。

  有業內人士説,就像變頻空調剛出來的時候,價格比普通空調貴很多,即使現在變頻空調已經大面積普及,價格也已經降下來很多,但還是要比普通定速空調貴1000多元,而變頻的節能效果是要靠長時間開空調才能體現出來的。

  一些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就會計算,如果按照自己的空調使用習慣,這多付的1000多元,換算成電費,空調要用上很多年才能賺回來,這樣他就寧願買價格便宜的非變頻空調。

  按照以往國家出節能政策的規定來看,被淘汰的産品有一定時間的過渡期,此期間或引發清貨大促銷活動。

  某家電賣場負責人認為,10月1日是新標準實施的日子,只是説十一以後生産家電必須按新標準了,並不是説老産品就不能再賣了,國家肯定會給出一個政策緩衝期,比如允許1年以內銷售,這個時候廠家為了清庫存,會有兩種辦法,一種是大幅降價,來吸引消費者購買,另一種是把將被淘汰的家電鋪貨轉到三四線城市去。

  對價格敏感又不太在意能效的消費者可趁此時機出手,加上國慶節是傳統的銷售旺季,促銷力度更大。但有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現在不要盲目抄底高耗能産品。由於此次是行業標準集體升級,能效標準提升後,相關家電産品價格不會大幅上漲,即使短期內調高售價,也會很快降至合理水準,以適應大眾消費。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