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會計師淪為財報造假“幫兇”

2013-07-12 08:47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萬福生科、綠大地等一系列惡劣造假案例觸目驚心,A股市場曾經風光無比的“績優股”神話背後,竟是動輒數億元的虛增利潤。《經濟參考報》記者調研發現,“上市造假-入市圈錢-退市賣殼”屢試不爽,財報造假手法“十年一個樣”。一系列造假事件的背後,負責把守上市審核首關的會計師顯然難辭其咎。

  “經濟警察”成“造假幫兇”

  審計機構淪為“造假幫兇”並非個案,近年屢見不鮮。從“造假四大天王”——瓊民源、鄭百文、銀廣夏、藍田股份開始,直至如今的綠大地、萬福生科、新大地、海聯訊等,其中的業績“變臉”均被簽字會計師放行。

  在綠大地(現ST大地)案中,會計師事務所負責人龐某被檢察機關認定存在合謀上市,並出具虛假審計報告;萬福生科案的審計機構——中磊會計師事務所,則在萬福生科發行上市和年報審計過程中,出具虛假的審計意見。

  北京某券商投行部人士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造假公司往往通過財務虛構的手法,使業績保持著高利潤率。“存貨週轉極慢、毛利率虛高,類似萬福生科的造假只要稍具會計常識就能發現。”

  與此同時,上市公司熱衷於更換審計機構的現象也頗“耐人尋味”。例如,前後虛增收入達5.4億元的綠大地(現ST大地),就創造了3年更換4家事務所的記錄。檢察機關在起訴書中認為,會計師事務所負責人與企業高管共謀策劃了上市,並提供虛假年度報告。

  上交所上市公司專家委員會委員、復旦大學會計學系教授李若山指出,簽字會計師對上市公司財報的審計工作類似“把關”,目的是為股民確保業績真實性。但目前行業慣例是簽字收入與上市規模掛鉤,企業競相選擇寬鬆的審計機構,相當於是變相鼓勵浮誇造假。

  更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個股被出具非標意見的比重下降明顯,不到一成才會指出某些問題。而根據審計準則,會計師出具非標準意見,説明公司的財務報告不合格。

  業內人士分析,不少個股在被出具非標意見後,一般會借換所“改善”業績,以滿足配股、增發等要求。

  財報造假手法“十年一個樣”

  《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發現,歷年來,不法企業財報造假的金額不斷攀升,數億元已司空見慣;造假時段也不斷提前,並貫穿上市前後。然而,儘管造假形式不斷翻新,但其核心手法卻堪稱“十年一個樣”。記者通過梳理歷年造假案例發現,其手段不外乎三種。

  第一,虛構産量放衛星。從臭名昭著的藍田股份到新大地、萬福生科等,農業公司始終是産量和利潤“放衛星”的重災區。

  前有藍田股份低投入、高收益的畝産神話,後有新大地“百噸原料造萬噸有機肥”的奇跡,新大地2011年生産有機肥9254噸,成為其重要利潤來源。但耗用的主要原料茶粕僅118噸,遠低於招股書中同類項目45%的原料比。

  第二,陰陽合同當收入。10年銷售收入增長45倍——這一數字曾造就了“鄭百文神話”。然而,輝煌背後卻是一地白條:一邊讓進貨廠家以欠商品返利的形式打欠條;一邊約定不據此還款,欠條用於以應收款名目,做成賬面贏利。

  依靠這類“陰陽合同”,鄭百文成為A股史上最大的造假個案之一。被曝光後一度創下每股凈虧2.54元的紀錄,這意味著,該公司幾乎無任何盈利能力,堪稱前無古人。如今,類似的手法依然被綠大地等造假“後輩”沿用,儼然成為銷售類企業虛構交易的慣常技巧。

  第三,資金進出成空轉。與直接虛構收入、産量不同,海聯訊的“賬面盈餘”卻是真金白銀。記者查閱其招股説明書、審計報告發現,早在上市伊始,海聯訊就從非客戶方轉入大額資金,以衝減賬面應收賬款,並於下一會計季度期初再轉出資金。

  借助資金的一進一齣,該公司在2009年至2011年間,涉嫌造假的銷售收入累計2.46億元,僅2011年虛假衝抵應收賬款約1.3億元,堪稱前述手法的“升級版”。

  惡性競爭讓審計成“橡皮圖章”

  隨著越來越多的“注水”業績被曝光,不少投資者質疑,素有“經濟警察”之稱的會計師為何屢屢不能盡責,讓上市審核首關頻頻失守?

  業內人士指出,審計市場競爭激烈是假賬頻發的重要原因之一。個別事務所為了爭奪客戶,已競相為企業上市隱瞞錯誤。

  “綠大地”虛假陳述案代理律師之一、上海華榮律師事務所律師許峰透露,隨著公司規模提升,審計費用總體必然走高。但證券審計業務出現低價競爭,事務所輪換時不僅競相壓價,一些中小上市公司也熱衷借換所“改善”業績。

  一位供職于某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直言,“假賬你不做也有人做,出價還比你低得多。”

  亂象頻出,已然危及證券審計市場的長遠發展。滬上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表示,儘管多數造假手段均可通過實地調查獲得,但在執行期間,會計師並不是監管機構的代理人,對客戶只有服務沒有權力,過於“較真”難免給自己帶來職業、人身風險。

  近日,繼上海公信中南後,上海東華會計師事務所提出申請,成為近年第二家自願放棄證券期貨從業資格的會計所。“業務不多,收費不多,檢查不少,水又太深,乾脆不玩了。”

  本版稿件均由記者杜放、鄭鈞天采寫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