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住建系統腐敗黑幕:官員“通融一下”能低價買

2013-05-15 09:07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一起涉及住建系統受賄窩案,近期在北京市司法機關陸續審理,建築行業資質升級腐敗黑幕也逐漸浮出水面。名錶、股份、房産、現金、汽車……數名涉案人員利用分管審批、掌握資訊、參與評審等便利,暗中進行“權力交易”,嚴密的程式和規定屢屢被輕易突破。

  >>案情1

  官員靠辦資質升級“發家”

  我國建築行業實行資質審查和等級管理制度,建築企業必須在資質許可範圍內從事施工。為提高資質“競爭力”,建築企業紛紛“各顯神通”。

  2000年,北京一家工程公司董事長桂某找到時任建設部建築市場管理司處長的劉宇昕幫忙辦理一級資質。事成後,劉宇昕收受1萬美金、30萬元股份,並以低於市場價90萬元從桂某手中買了一套公寓。

  2006年,河北一家建設集團申請一級到特級的資質升級時,因一級建造師證書與人員不符、工程業績有欠缺,初評未能通過。劉宇昕出面“通融”,事成之後索要價值15.9萬元的高爾夫俱樂部會員卡。

  2011年,劉宇昕再次接受請托,幫一家“條件有些欠缺”的大型建設集團獲得房建工程總承包特級資質,收受價值33.38萬元的百達翡麗手錶一塊。

  直到案發,劉宇昕在11年間至少牽扯10起受賄,非法收受款、物折合人民幣超過288萬元,大部分與建築企業資質升級有關。

  “企業申報中多少都存在一些虛假情況,這就需要有人協調幫忙。”一位曾為此行賄的企業負責人向辦案人員表示。

  辦案人員表示,資質升級既關乎建築工程企業“實力”,也是地方主管部門“政績”,一些幹部樂於為走後門“牽線搭橋”。由於資質審批權力過於集中,且缺乏有效監督,導致資質評審隨意、程式混亂。

  “住建系統一些崗位屬於高風險關鍵崗位,長期在一個部門工作,形成了盤根錯節的利益關係,為腐敗滋生提供了土壤。”辦案人員表示。

  辦案人員建議,應建立健全企業資質現場審核和抽查復查機制,對重點崗位和關鍵環節的幹部實行定期輪崗和一崗多人負責制。同時,安裝“權力監控器”,將評審全過程轉化為可追溯、可監督資訊。

  >>案情2

  “疏通一下”就免招投標

  據悉,有關部門將監理師繼續教育業務委託給中國建設監理協會。2008年,一家公司為承接監理師網路教育業務找到劉宇昕。

  “按慣例這個項目應該招投標,但劉宇昕打了‘招呼’,所以沒經過招投標,就將業務交給劉宇昕介紹的公司。”中國建設監理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

  為表示感謝,這家公司購買了一輛凱美瑞汽車,“借給”劉宇昕使用。2009年5月,劉宇昕把車撞壞了,這家公司又購買了一輛價值近25萬元的豐田RAV4車,繼續“借給”劉宇昕用。

  辦案人員説,對於大額項目既不招投標,也不經協會領導集體決策,劉宇昕利用這一漏洞要求協會將相關業務交予指定單位承攬,並與協會負責人共同收受賄賂。

  辦案人員表示,應健全監督機制,嚴防“暗箱操作”。

  >>案情3

  透露一條資訊能賺幾萬

  辦案人員説:“建築企業資質評審有嚴格紀律和保密規定,不允許評審專家互通評審資訊,向評審企業透露評審資訊。但掌握資訊的人卻將其當成‘商機’。不管通沒通過,提前透露一條消息就能值幾萬塊錢。”

  住建部建築市場監管司綜合處原調研員羅曉傑受賄案便因此而起。羅曉傑説,她能提前知道資質審查情況。大概2007年有人找她“合作”,她同意了,先後收了45萬元。

  “不論企業是否通過評審,她都提前通報,企業也願意找她辦資質升級的事。”向羅曉傑行賄的一家企業負責人説,企業如果提前得到通過的資訊,即使還沒公告,也可以通過省級建設部門開出“資質升級”證明,從而更早以“高一級資質”參加招投標。

  作為建築企業資質審查專家庫專家,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頡建瑋也是“資訊倒賣”鏈條上的重要一環。頡建瑋説,羅曉傑曾找她關照一些企業資質升級的審批事宜。如果她剛好審查這些企業,就會予以放寬。如果她沒有參加審查,便會聯絡專家打聽結果。羅曉傑為表示感謝,共給她8萬元。頡建瑋還對有的企業存在的“借證”等矇混情況給予放行,並提前透露相關資訊,收受好處費4萬元。

  據新華社電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