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專家稱央行不存在貨幣超發 與通脹無必然聯繫

2013-05-08 09:0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央行數據顯示,截至3月末,我國M2餘額首次突破100萬億元大關,高達103.61萬億元。而截至去年底,我國M2餘額為97.42萬億元,居世界第一,約佔全球貨幣供應總量的1/4,是美國的1.5倍,英國的4.9倍,日本的1.7倍,比整個歐元區的貨幣供應量還多出20多萬億元。M2居世界第一是不是意味著中國的錢最多?是否存在央行主導的“貨幣超發”?M2存量大會不會誘發通脹、推高房價?  並不意味中國錢最多

  在我國,貨幣供應量“家族”包括“三兄弟”。

  老幺M0是流通中現金,可以隨時支付,流動性最強;老二M1又叫“狹義貨幣”,就是M0加上活期存款,由於活期存款變現方便,因此M1的流動性略遜於現鈔,代表著一國經濟中的現實購買力;老大M2又叫“廣義貨幣”,就是M1加上企事業單位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等,企事業單位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不能直接變現,但經過一定的時間和手續後也能轉變為現實購買力,因此M2既反映比較活躍的需求,也反映潛在的需求。

  “M2居世界第一併不意味著中國的錢最多”,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説,我國居民儲蓄率高達52%,居世界前列,遠遠超過美歐等發達經濟體,比亞洲的平均水準也高出一截,再加上我國間接融資比重偏高,間接融資即銀行信貸直接帶來銀行存款,這兩個因素使我國銀行存款多,M2數量大。

  2012年,我國M2餘額高出GDP45.49萬億元,M2與GDP之比達到188%。於是,一些人驚呼,中國貨幣超發40多萬億元,將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和資産泡沫。

  “事實上,沒有任何經濟學理論認為,M2必須與GDP存在一個固定的比例關係”,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説,M2作為一個存量指標,反映的是一個國家累積下來的貨幣供應量,GDP則是一個增量指標,反映一定時期內經濟活動中生産、投資、消費創造的附加價值部分,而這些經濟活動所需的中間交易並不納入統計。以一個存量指標去與一個增量指標比較,本身意義就不大。更何況,貨幣存量所反映的經濟活動包含的範圍更廣,特別是在土地、房産等交易領域,會産生大量的貨幣存量,卻並不一定創造出較多的附加價值。

  央行不存在“貨幣超發”

  有觀點認為,M2存量過高是由於政府在應對金融危機過程中超發貨幣造成的,央行印了很多錢,用M2的快速增加刺激經濟的快速增長。事實果真如此嗎?

  “M2快速增長的直接源頭是信貸高速增長”,連平説,根據貨幣銀行學原理,信貸具有多倍創造貨幣的功能。打個比方,如果甲將100萬元存入銀行,銀行在上繳存款準備金後將餘下的75萬元貸給了乙,乙拿到貸款後不會馬上取出現金,而是繼續存在銀行中,此時最初100萬元的貨幣就産生了175萬元的貨幣供應量。如此迴圈往復,如果不斷有企業貸款,則最終會被放大許多倍。

  由於我國其他融資渠道不發達,信貸需求始終非常旺盛,銀行只要有錢就可以迅速貸出去,從而使這個多倍創造貨幣的功能不斷發揮作用,令M2存量幾何式擴張。“可見,M2存量增加的最原始動力是信貸需求。如果沒有這種需求,M2不可能憑空高速增長。因此M2存量不是央行隨意印出來的,也不可能存在央行自行主導的所謂‘貨幣超發’。”連平説。

  除了信貸高速增長,外匯佔款也是M2存量高企的重要推動因素。

  所謂外匯佔款,就是央行買入外匯形成儲備時投放的等值人民幣。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王松奇説,多年國際收支雙順差條件下的央行購匯行為使央行每年被迫向銀行體系中注入大量貨幣。截至2012年底,我國外匯儲備已高達3.31萬億美元,這意味著100多萬億元M2中有20萬億元左右是由國際收支不平衡所帶來的。

  此外,在我國推進市場化取向改革的進程中,一些原來沒被市場認可的資産,如企業無形資産、土地、房地産、收藏品等,逐漸被市場認可並上市交易,這些資産貨幣化的過程需要大量貨幣進行交易,無形中也推升了對M2存量的需求。

  與引發通脹無必然聯繫

  M2存量大是通脹的一個基礎性條件,但並不必然引發通脹。

  我國居民有儲蓄的習慣,加上社保體系尚不完善、投資渠道比較單一等因素,導致居民儲蓄傾向較高,居民戶存款已超過40萬億元。這筆相當於M2存量40%的貨幣往往青睞于躺在銀行裏賺取利息或投資固定收益産品。

  即使部分貨幣流出銀行體系,也不一定會衝擊物價。當商品産量不夠,百姓很多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人們拿了錢之後就會“久旱逢甘霖”,馬上用於消費進而可能形成通脹。“時下,我國糧食産量實現九連增,鋼鐵、水泥、家電、汽車等行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産能過剩,難以出現這種需求帶動型的通脹,出現的往往是生産成本上升所帶來的成本推動型通脹,也就是問題常常出在生産這一側,而不是需求那一側”,李稻葵説,“至於農産品價格短期炒作現象,那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通貨膨脹,而是M2存量過高在短期內帶來的局部炒作。真正關係國計民生的大宗商品,並沒有因為M2的高漲而出現大規模、持續的漲價潮。”

  李稻葵認為,M2要衝擊房價,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存量貨幣很多,二是有漲價的預期,如此,人們才會拿出貨幣購房進而推高房價。當前,M2會不會推高房價就看社會投資預期如何。

  “從投資屬性上看,房子和股票都是資産。為什麼同樣在M2高企的背景下,房價上漲,股市卻低迷?這恰恰説明瞭社會投資預期很關鍵。”李稻葵説,房地産本身具有稀缺性,又存在供小于求的局面,自然會産生漲價的預期,而我國股市的基本制度還有待完善,投資者對股市投資預期比較差,這兩種不同的預期造成了樓市與股市冰火兩重天的格局。這一現象本身也説明,M2高企並不一定會衝擊資産價格。“如果未來的調控政策能真正改變房價上漲的預期,那樓市也會像股市一樣,再多的M2也不會來衝擊房價。”  本報記者 田俊榮 吳秋余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