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熱錢流入中國藏在多處圖獲利 專家吁加強預警跟蹤

2013-04-26 13:4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最近,外匯佔款連續增加,發達國家貨幣繼續寬鬆並一再貶值,人民幣則持續升值,種種跡象顯示:為利而動的熱錢正大幅流入中國。然而,股市跌聲依舊,樓市在嚴格調控下炒作難度加大。在百姓眼中,熱錢在市場上並未明顯釋放出熱效益。熱錢究竟潛伏在哪?將怎樣興風作浪?記者為此採訪了有關專家。

  【為獲利差涌向中國】

  央行最新數據顯示,外匯佔款已連續第4個月上漲。3月末金融機構外匯佔款餘額為27.068萬億元,較2月份新增2363.02億元。外匯佔款主要包括貿易順差以及金融和資本項目下的外匯。業內人士分析,外匯佔款增加説明目前資本已持續流入中國,包括熱錢。

  “熱錢投機性強,流動性大,哪利潤大就投向哪”,北京科技大學企業與産業發展研究所所長何維達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今年以來相當一部分熱錢流入亞太市場,特別是中國。

  對熱錢來説,中國目前是一個頗有投資價值的洼地。中國銀行總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陳靜表示,在全球貨幣爭相貶值的“貨幣戰爭”之下,人民幣較為穩定的預期,促使人民幣升值預期濃烈。而相對美國QE計劃前景不明朗、歐元區部分國家仍存在債務危機爆發等因素,中國相對企穩回升的經濟,更進一步推動了人民幣升值和外匯佔款的流入。

  主要發達經濟體持續實施貨幣寬鬆政策,全球流動性氾濫,在這些國家貨幣不斷貶值和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熱錢自然為獲取利差而涌向中國。花旗報告顯示,自QE3推出之後,全球資本市場資本開始從發達國家大舉流向新興市場。

  【藏在多處期待獲利】

  以往熱錢進入中國曾活躍在樓市、股市等領域,據復旦大學中國反洗錢研究中心估測,前些年熱錢主要在四大領域投資:股市約40%、房地産約30%、能源約15%、糧食約15%。如今,股市一直不振,房市政策調控日益嚴密,熱錢魅影難覓。

  熱錢究竟藏在哪?何維達認為,首先可能是匯市。他分析説,由於美國和日本推行量化寬鬆政策,美元、日元貶值,人民幣在升值,國際熱錢到中國可通過炒匯率賺取利差;其次是期貨市場,包括股指期貨和其他商品期貨,去年以來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熱錢不會放過這個賺取差價的好機會;三是債券市場。量化寬鬆政策很可能導致我國通脹加劇,長期國債將因此貶值並被拋售,熱錢可以通過做空做多賺取利差。

  股市“跌跌”不休,熱錢是否在其中?何維達猜測,如果今後IPO重啟,國際版推出,等這兩隻靴子一落地,股市很可能迎來新一輪牛市行情,估計熱錢現正處於潛伏時期,目前以做空為主。

  房市對熱錢來説更是一個淘金地。何維達説,在房地産調控新“國五條”推出之前,國際資本就看好這一政策帶來的豐厚利潤。大家都搶在新政推出前進行房産交易,於是,短短兩個月房價大幅飆升,大城市房價上漲了10%以上,有些地方超過20%。國內外的炒房基金果然在短短的數月內賺得缽滿盆滿。

  何維達進一步猜想,熱錢有可能賭東北亞戰爭或中國釣魚島戰爭爆發,如果打仗,房價和國債會大跌,黃金、石油等將大漲,熱錢通過先做空再做多來賺錢;如果沒打仗,熱錢會利用各國不同的貨幣政策套利,比如量化寬鬆政策繼續,美、日貨幣貶值,人民幣升值,還可繼續從中獲利。

  【加強監管預警跟蹤】

  專家指出,如果熱錢持續進入中國,會推升國內的通脹水準,加大人民幣升值壓力,擾亂金融市場,助推股市房市等市場的泡沫,給國家經濟穩定運作帶來風險,相關部門必須加強管制,讓熱錢冷下來。

  何維達認為,未來兩三年內不要完全開放資本市場,現在熱錢因資本管制還得轉道香港、日本,進入中國有一定難度,如果在防火牆沒建好,監管不到位時開放資本市場,有可能因疏于管理而對熱錢失控,並引發更進一步的危機。

  “監管部門還應加強對熱錢的預警和跟蹤”,何維達説,跟蹤好後才可採取進一步的應對措施,目前這一機制還需完善。另有專家提議,在控制熱錢流入方面,商務、海關、稅務、金融監管等部門之間應該建立一個資訊共用機制。

  何維達同時建議,國家今後應加大控制地方債風險和貨幣發行規模,大量投放貨幣有可能導致通脹,如果通脹持續,資産泡沫破裂,地方債嚴重,再加上熱錢搗亂,將可能導致金融危機。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