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新版基藥目錄擴容近七成 520種藥物入圍抗腫瘤藥

2013-03-19 09:21 來源:羊城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比原計劃的2012年底推遲了3個月,2012年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以下簡稱新版目錄)終於發佈。針對2009年第一版基藥目錄品種較少的缺點,新版基本藥物從原來的307個品種新增至520種,擴容了近七成,並補充了抗腫瘤和血液病用藥、婦女及兒童用藥等。目錄的增加意味著市場的擴容,但業內同時也擔心,按照以往慣例,新版基藥目錄發佈之後,國家發改委會再揮降價大刀,對目錄內藥品進行最高限價。

  A

  基本藥物

  新增至520種

  新版目錄分為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中成藥、中藥飲片三個部分,其中,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317種,中成藥203種,共計520種,較第一版目錄的307種擴容了近七成。目錄中的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數量與世界衛生組織現行推薦的基本藥物數量相近。

  針對2009年第一版基藥目錄品種較少,基層普遍反映不夠用,缺少婦兒、腫瘤等專科用藥,藥品劑型規格寬泛等不足的地方,新版目錄作了進一步的調整。

  如特地增加了品種,補充抗腫瘤和血液病用藥、婦女及兒童用藥。新版目錄充實了兒童專用藥品、劑型和規格,包括了所有兒童用的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目錄中可用於兒童的藥品近200種。在新目錄中,抗腫瘤藥一大類中,包括了烷化劑、抗代謝藥、抗腫瘤抗生素、抗腫瘤植物成分藥等7個門類26種用藥。

  此外,新版目錄也規範了劑型、規格。數據顯示,新版目錄雖然品種數量增加,但涉及規格1400余個,與2009年版目錄307個品種涉及規格2600余個相比,數量明顯減少。

  中藥獨家品種最受益

  與2009版基藥目錄相比,新版目錄中藥品種擴容明顯,並且超出市場預期。2012新版基藥目錄一共收錄了203種中成藥,遠超市場原本預計的180種。一家大型國有藥企的有關負責人告訴羊城晚報記者,該企業就有98個品種入選新版目錄。“但入選品種多了並不一定就能受益,因為根據以往基藥招標,中標價比藥品的成本價還要低,企業不得不退出基藥市場。”

  申銀萬國分析師認為,基本藥物的下一輪放量,首推還是中藥獨家品種。

  新版目錄顯示,新增的40個中藥獨家品種,約佔新增中藥品種的40%,比例高於 2009版22個中藥獨家品種佔102個中藥品種的22%。包括天士力的養血清腦顆粒、以嶺藥業的參松養心膠囊和蓮花清瘟膠囊、康緣藥業的桂枝茯苓膠囊等中藥獨家品種均有入圍。就廣東企業而言,廣藥集團旗下的白雲山口炎清顆粒、中一消渴丸、障眼明片、奇星華佗再造丸、王老吉保濟口服液等多個中藥品種也入選目錄,成為全國獨家品種數量最多的藥企之一。

  “入選基藥目錄對銷量的拉動非常明顯。”白雲山中一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張春波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消渴丸在2009版目錄已經入選,目前銷量已經超過6個億。”華佗再造丸同樣在2009年就入選過舊版目錄。白雲山奇星市場總監鄧景讚坦言,基藥幾乎拉動整體銷售增長超過50%。“入選新版目錄,口炎清顆粒可有望從目前的接近2個億,增長到5個億的規模。”白雲山和記黃埔中藥有限公司市場部部長呂艷平對羊城晚報記者説。

  C

  發改委

  或再揮降價大刀

  入選基藥目錄,一方面將受益於市場擴容,但另一方面也將受制于藥價限制。根據公開的數據,2009版基藥目錄發佈後,總計2349個規格的基藥中有45%被調低價格,平均降幅為12%。而整個基本藥物制度實施至今,全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使用的基本藥物價格平均下降了30%,有的地方下降得更多。

  “按照以往慣例,新版基藥目錄發佈之後,國家發改委會對目錄內藥品進行最高限價。”鄧景讚坦言,雖然在舊版基藥目錄公佈後,對獨家品種而言並沒有出現傳言中的大幅降價,但是中藥材價格一直在上漲,成本方面的壓力非常大。

  一位參與過發改委中成藥成本調研的業內人士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國家發改委在1月份完成對化學藥的調價後,曾有意在2月份下發針對中成藥的首道“降價令”,但後來推遲了。而此前中國産業促進會副秘書長、發改委價格司前副司長李鐳就曾公開透露,在西藥調整之後,2013年上半年,國家發改委將調整中藥價格。因此,業內預計,在5月1日新版基藥目錄實施之前,國家發改委將有可能再揮降價大刀,以鞏固新版基藥的最新指導價。(記者 陸志霖)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