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今年“民工荒”非同以往 企業招工“饑不擇食”

2013-02-25 14:21 來源:《瞭望》新聞週刊 字號:       轉發 列印

  “民工荒”,誰該慌?

  按慣例,春節一過,便是企業招工的“忙季”。相比往年,今年不少企業所做的準備似乎更加充分。

  一是出手早。在杭州,一些企業大年初四就開始擺攤招工;二是招數多。除了加工資、送紅包這些“傳統”手法,一些企業還大打“親情牌”,甚至出現了企業高層在新年開張第一天到工廠門口,列隊依次向返廠員工鞠躬行禮的“景象”。

  這一方面顯示出連續多年的“招工難”著實讓企業“心有餘悸”,另一方面也暗示,今年的“民工荒”非同以往。尤其是在一些傳統的打工“熱土”,由於經濟復蘇態勢逐步顯現,這一矛盾可能更加突出。

  不久前,廣東省發表的監測報告顯示,今年有1000萬名在粵工作的外省農民工,在春節前返鄉過年,數目與往年相同,但估計節後不再回粵的人數會由去年的約15萬人增至50萬人。與此同時,全國多地都傳出了企業招工困難的消息,甚至像河南和江西這樣的傳統農民工輸出大省也都出現了“招工難”的現象。

  類似的全國性“民工荒”已經不是首次出現。對於這一現象,此前更多的解釋將答案指向了結構性矛盾,即農民工的絕對數量並不短缺,只是由於工人的素質和市場的要求不匹配才導致企業招不到“合適”工人。

  不過從今年一些企業在招工市場上“饑不擇食”的狀況來看,結構性矛盾似乎已經不能完全解釋“民工荒”的出現。

  實際上,隨著適齡農民工人數的相對減少,近年來一個普遍的共識是,代表勞動力過剩向短缺轉折的“劉易斯拐點”正日益臨近。值得關注的是,在不少權威機構的預測中,2013年恰恰是這一轉捩點。這似乎説明勞動力供給緊平衡將成為常態,“民工荒”開始由結構性短缺向勞動力全面供應不足轉變。

  這種改變,對農民工而言,或許是一大利好。但對於國家和企業而言,則意味著必須儘快作出調整。

  對於企業而言,勞動力價格上漲是大勢所趨。當曾經賴以生存的“低成本”優勢難以為繼,産業升級便成為唯一的選擇。所以説,與其費盡心機在市場上“搶員工”,不如將更多精力放在如何加快升級轉型上。這方面,富士康日前所作出的在全國範圍內暫停招工,同時加快機器人應用的決定就值得很多企業深思。

  此外,從國外的發展歷程來看,如果能在傳統人口紅利消退的同時,創造出新型的人口紅利,則經濟發展或將邁上新的高峰。因此對於國家而言,改革教育制度,培育出能真正滿足市場需求、適應企業轉型升級需要的勞動力或應成為未來經濟政策調整的一大著力點。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