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統計數據  > 正文

近八成受訪者確認身邊存在“職二代”

2014-05-27 09:25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漫畫:翟海軍

  近日,有關國企職工子女是否應包分配的問題,引發了人們的激烈討論。在各個行業,子女接替長輩或借助長輩影響,直接入職成為“職二代”的例子不一而足。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手機騰訊網進行的一項調查(48760人參與)顯示,79.7%的受訪者確認身邊存在“職二代”,89.6%的受訪者認為“職二代”普遍存在傷害了就業公平性。

  86.5%受訪者認為“職二代”現象在國企中最普遍

  調查顯示,86.5%的受訪者認為“職二代”現象在國企中最為普遍。其次是集體所有制企業和民營企業等。

  現居江蘇蘇州的錢強是一家大型央企子公司的普通員工。提起“職二代”話題,他表現出了很大的不滿。“這個問題是老生常談,我們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我們單位許多人都是關係戶,只要有牛氣的爹媽做後臺,隨便安排個職位拿高薪都不成問題。”

  2010年畢業于西南石油大學的高松成現在是一名鑽井工程師,對於石油行業存在“職二代”的現象,他毫不諱言。“我運氣比較好,大學所學專業對口,又是油田委培生,應聘時沒遇到什麼阻力。而對於非對口專業的人就不一樣了,招聘沒那麼公開透明。”

  高松成提到,過去油田工人主要由子女工、退伍軍人、大學畢業生等構成,子女工的比例最高。這些子女工的工作能力、學歷與畢業生比並沒有太大差別,但他們在應聘時往往會受到特別照顧。

  “國企內子女接班現象幾乎已成‘公開的秘密’。”北京匯才基石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博坦言,他曾在內蒙古一家國有煤炭企業工作過14年,當時他們企業有3萬員工,“職二代”佔了一定的比例。“職二代”的直系親屬在企業裏大多有一官半職,他們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如果能力出眾,往往三五年內就可以得到晉陞。

  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汪小勤認為,國企子弟包分配曾經一度出現在計劃經濟時期,現在若依然延續此現象,顯然與市場經濟公平競爭原則相違背。它會使國企帶有某種封建“世襲”色彩,必然進一步犧牲國企效率,使國企公信力受到質疑。

  社會學者指出,東亞社會子承父業現象具有歷史傳統

  “職二代”在受訪者眼中是什麼形象?調查發現,大多數受訪者對“職二代”的印象偏負面。77.9%的受訪者眼中“職二代”多數能力較差,依靠父輩。

  珠海漁業機電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康曉敏,1995年從軍隊轉業後到企業工作,現在的公司是由老職工出資買下原虧損的國企組建的股份合作制企業。他直言,自己認識的“職二代”中全面超過父輩的基本沒有,但也有些年輕人在電子商務方面、高新技術方面比父輩更具遠見。

  高松成覺得國企“職二代”身上背負了人們的許多誤解。在他眼中,“職二代”們對油田企業的忠誠度要比像他一樣外聘上崗的人更高。“比如我,當初就是受不了艱苦環境從勝利油田辭職,和我同一批畢業的還有好多幹了一個月就另覓出路,不少臨時工甚至上班不足1周就著急走人。但那些子女工們辭工率就很低,我所了解的人基本沒有,他們對企業的感情更深,會一直紮根在那裏。”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張翼,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指出,東亞社會子承父業現象具有歷史傳統,在我國近三十年尤其是改革開放前二十年裏,這一現象已得到大幅度改善,社會結構性的變遷使得社會底層向上層流動的機會顯著提升。但總體而言,社會階層的固化問題仍舊存在。

  89.6%受訪者擔心“職二代”普遍存在傷害就業公平性

  調查中,50.2%的受訪者表示,如果有條件自己願意成為職二代,但也有49.8%的受訪者表示不願意。

  高松成回憶,油田有句話叫“獻完青春獻子孫”,同事中也不乏被迫子承父業的例子。“我曾認識一個副司鑽,在外地發展的很好,迫於家庭要求進入石油系統,常聽他抱怨自己的人生被剝奪了自由擇業的權利。”

  就讀于西安歐亞學院的張怡家境殷實,父親在安徽經營了一家建築承包企業。從小父親有意識地培養他對家族産業的初步認識,他對建築領域有了多於同齡人的熟悉與了解,上大學時他還報了工程管理專業。

  但張怡對於畢業後接班顯得十分排斥。“雖然成為‘職二代’能讓我免受畢業競爭應聘之苦,但這和我的職業規劃相去甚遠,我也非常不願意別人把我看成一個紈绔子弟。”

  調查顯示,89.6%的受訪者擔心“職二代”普遍存在傷害就業公平性,79.0%的受訪者認為“職二代”現象會給現代企業管理帶來消極作用。

  在高松成看來,本著社會公平的原則,企業還是應少吸收“職二代”,打開市場才有利於人才的引入。康曉敏則認為企業多用“職二代”無可厚非,但在管理上要一視同仁,不能讓他們享有太多特權。

  汪小勤指出,為了減輕“職二代”現象給企業乃至社會帶來的負面效應,國企的領導者應面向市場進行人才引入,始終明確管理才能、經營頭腦才是企業人才招聘的最重要衡量標準。

  張翼指出,教育資源的分佈不均對社會階層的形成産生了更加深刻的影響,接受良好教育的孩子與教育機會匱乏的孩子,未來所屬階層差異加大,這對社會階層的代際流動産生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就業機會、教育機會的拓展,能夠幫助更多身處社會底層的年輕人實現自我價值。均衡教育資源分佈、改變‘拼爹’的招聘方式都能減輕‘職二代’現象對社會帶來的消極影響。”本報記者 孫震 實習生 魯軍宜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