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商業  > 正文

擬3000萬增資重慶信同 萊美藥業試水遠端醫療

2015-11-04 09:54 來源:每經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隨著"網際網路+"概念的火熱,越來越多藥企開始將跨界戰略落地于遠端醫療領域。

  11月3日,萊美藥業(300006,SZ)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雲南萊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南萊美)與龍宏元、重慶信同醫療資訊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信同)簽訂了《投資意向書》,擬投資3000萬元對重慶信同增資,增資完成後,萊美生物將持有重慶信同15%的股權。

  重慶信同為一家遠端醫療健康服務類的公司,如果雙方正式簽訂投資框架協議,則意味著萊美藥業將正式跨界試水醫療服務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遠端醫療已被多方資本角逐,僅重慶市場就有包括“醫事通”等多個遠端醫療平臺,競爭頗為激烈。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諮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遠端醫療尚面臨三甲醫院缺乏動力、支付等難題,遠端醫療的形式還局限于上下級醫院的幫扶。

  將持重慶信同15%股權

  近兩年凈利潤不盡人意的萊美藥業有意跨界打破僵局。

  11月3日,萊美藥業公告稱,其子公司雲南萊美與龍宏元、重慶信同簽訂了《投資意向書》,擬投資3000萬元對重慶信同增資,增資完成後,萊美生物將持有重慶信同15%的股權。

  萊美藥業披露的資料顯示,重慶信同為致力於遠端醫療健康服務的專業化公司,其雲端醫院服務模式,以領先的遠端醫療技術和設備給病患提供快捷的就醫渠道,在病患居住的生活小區內即可享有全國乃至全球的醫療專家資源,同時能夠支援在小區內採用醫保進行支付以及享受藥品配送服務。

  萊美藥業認為,該服務模式有效突破了三甲醫院地域限制,強化了品牌影響力,可大幅擴展優質患者的來源,對疑難雜症病患進行定嚮導流,醫生專家資源的碎片時間得以充份利用,並高效提升門診工作效率。

  “主要是這個公司的商業模式比較新穎,目前還只是簽署了意向性協議,正式協議簽訂後,也是公司的一次跨界嘗試。”今日(11月3日)萊美藥業董秘辦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在公告中,萊美藥業稱重慶信同"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已具有成熟的産品和技術服務"。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重慶信同註冊時間為2013年2月,目前僅有2年多歷史;同時,作為一家平臺類公司,百度搜索也難以提供該公司的專業網站連結。

  引人關注的是,近兩年萊美藥業正飽受凈利下滑之困。財報顯示,2012年、2013年、2014年,萊美藥業的扣非後凈利潤分別為4559.34萬元、4082.22萬元、793.61萬元,分別同比下滑17.5%、10.46%、80.56%;近日發佈的今年三季報也顯示,公司三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了63.53%。

  “對公司來説,是需要新的利潤增長點,現在遠端醫療是醫藥界的熱點,公司會介入也不奇怪。”醫藥分析師甘翔表示。

  遠端醫療難題待解

  “我國醫療體系仍面臨患多醫少、分配資源不均勻、就醫體驗差的問題,遠端醫療可實現患者一站式就醫服務。”上述萊美藥業董秘辦人士表示。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目前,遠端醫療大多還局限于上下級醫院之間的幫扶,根本性難題尚未得到妥善解決。

  甘翔表示,現在不少大型醫院缺乏動力推動與基層醫院的遠端醫療業務。

  史立臣認為,在上下級醫院開展遠端醫療的過程中還可能存在醫院與醫院間的競爭。“比如一個闌尾炎手術,以前能在基層醫院做,但是通過遠端診療後上級醫院建議到他們醫院,這種搶病人的做法也是醫療資源的浪費。”

  此外,重慶信同在遠端醫療市場的競爭力究竟如何尚是未知數。重慶市衛計委資訊統計處人士表示,目前重慶已在巴南、南川、巫山等區縣試點建起了遠端醫療會診平臺,重醫附二院、重慶市第三人民醫院等2家市級醫院以及5家區級醫院已納入該平臺;到2017年,重慶市將有80%的區縣完成遠端醫療資訊平臺建設。而上述平臺的建立與重慶信同是否有關係也不得而知。

  值得注意的是,另一家上市藥企早已在重慶遠端醫療市場佈局。今年5月,海南海藥以3105萬元增資重慶亞德,佔其28.65%股權,該公司旗下的“醫事通”則得到了重慶衛計委的很大肯定。

  上述萊美藥業董秘辦人士也坦承,目前尚不清楚重慶信同的競爭力如何,公司只是初步認為其商業模式新穎,具體情況還需要進一步詳細了解。

[責任編輯: 李振]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