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商業  > 正文

足球商業賽背後的經濟賬本:豪門中國行圈錢過億

2015-08-04 08:34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字號:       轉發 列印

  豪門中國行圈錢過億:足球商業賽背後的經濟賬本

  重點提示:市場和資本對足球的熱情不斷升溫,給了商業賽在國內推廣的極大基礎。而一旦有資本願意埋單,有贊助商願意出錢,歐陸豪門自然不會放過中國這塊巨大的市場。

  本報記者 張漢澍 上海報道

  在剛剛過去的7月裏,最為火爆的無疑是諸多歐洲豪門俱樂部的中國商業賽。除去足球本身的競技和觀賞因素外,外界更想對諸豪門賽事的“走穴”運作經濟賬本一探究竟。

  從7月18日到23日,德國勁旅拜仁在短短的6天中完成了與瓦倫西亞、國際米蘭以及廣州恒大的三場熱身賽。據德國媒體《圖片報》的報道,拜仁此次為期9天中國行(連同出場費及商業活動)的收入達到1000萬歐元。

  正當外界感嘆于德甲巨人驚人的吸金速度時,更有來頭的“國際冠軍盃”也因為西甲豪門皇家馬德里、AC米蘭、國際米蘭在華的3場比賽而備受矚目。而在此背後,運作方樂視體育被指投入了至少上億元的花銷。

  “樂視體育在廣州、深圳和上海這三場國際冠軍盃比賽的花費總共達到了9位數。”樂視體育賽事運營中心副總裁邱志偉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表示。

  在時隔多年後,曾經遠去的足球商業賽開始在中國“復活”,中國又成了歐洲豪門紛至遝來的掘金勝地。然而,任何商業賽運作的背後都需要商業利潤的支撐,而賽事虧損正是國內一度拒絕豪門商業賽的最大理由。對於如今井噴式發展的中國球市而言,商業賽的命運會被重新改寫嗎?

  拆解億元投資的經濟賬

  剛剛成立1年的樂視體育,成為了這一輪豪門球隊在華商業賽“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因為是第一年運營國際冠軍盃,在最初做預算時是做好虧損準備的。但從3場賽後的最終商業結果來看,目前可以達到盈虧平衡。”邱志偉坦言。

  按照過去的案例來看,足球商業賽基本上都是賠本的買賣。通常來説,大部分商業賽的運作模式都是先跟比賽球隊簽下來華合同,在支付一大筆報酬後賽事運營方通過後續商業運作來實現收入,從而填補此前的鉅額投入。

  據懶熊體育介紹,在華商業賽的運營方收入基本可分成3塊,首當其衝的就是媒體版權。然而,由於國內媒體版權常年處於極為低廉的狀態,因此這部分收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剩下主要的來源則只有靠球票出售和贊助招商來進行填補。一旦贊助招商不力,這類賽事往往就會自然流産。

  對於剛剛以9位數的天價拿下“國際冠軍盃”中國區賽事的樂視體育而言,如果無法從“招商+球票”的收入中獲得上億元的營收,那就意味著這一遭只是落得賠錢賺吆喝的境地。

  事實上,樂視體育此番招商的過程的確一波三折。邱志偉透露:“春節後樂視開始跟外方談,然後3月份簽約、4月份開始全面做推廣。這種級別比賽的大贊助商,其預算往往都是上年12月份就定了,因此很多大贊助商雖説很有興趣,但預算卻只有幾十萬或一二百萬,這根本達不到我們要求的贊助層級。”

  不想輕易妥協的樂視體育方面最終引入了少數幾家有實力的贊助商——三星、EA Sports、綠源電動車、蘇寧易購、阿迪達斯等幾個品牌。有消息稱,三星在這次賽事中的投入高達8位數,其他幾家則各有幾百萬的贊助,整體贊助的總收入約在3000萬左右,而這一説法得到了樂視體育方面的基本證實。

  贊助層面咬牙敲定後,公司在賽事球票方面也頗有期待。據相關統計數字顯示,在上周剛剛結束的廣州首賽中,皇馬的出現在當地引發了搶票熱潮,最終可售賣座位實現了100%出票,總票房達到近3000萬元左右。而上海的門票單價和球市火爆度則更優於廣州。據邱志偉預測,儘管還沒有拿到最終的統計結果,但這次“國際冠軍盃”的門票收入保守估計會在6000萬元以上。

  如此算來,“招商+球票”兩項收入已為樂視體育帶來9000萬元的回報,如果媒體版權的網路廣告收入和分銷能夠達到約1000萬元,則將意味著樂視體育上億級別的投入能達成盈虧平衡。

  在華商業賽再度“發燒”

  對於抵華的歐洲豪門而言,中國商業賽顯然是個不折不扣的好生意。拜仁9天橫掃1000萬歐元只是個開始。在打完“國際冠軍盃”的規定賽事外,國際米蘭應拜仁的邀請在上海又打了一場商業熱身賽,並從中分得一塊不菲的收益。

  “那場熱身賽不算是國際冠軍盃的賽事,是當時拜仁找到我們希望牽線,恰巧國際米蘭也有興趣,其間可能有一個類似出場費的收入。”邱志偉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除此之外,皇馬也趁著打“國際冠軍盃”的閒余之際和天貓國際簽署了一項合作。7月26日,雙方在廣州聯合宣佈,皇馬海外旗艦店正式入駐天貓國際,旗艦店會開售皇馬的球衫、球鞋、休閒服飾、箱包等多個品類商品。

  在資深體育評論人顏強看來,豪門俱樂部對海外市場的策略沒有變化過,“一直是哪兒有錢,往哪兒走。”市場和資本對足球的熱情不斷升溫,給了商業賽在國內推廣的極大基礎。而一旦有資本願意埋單,有贊助商願意出錢,歐陸豪門自然不會放過中國這塊巨大的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情況多年前也曾上演過。2003年皇馬就完成了首次中國行、2009年義大利超級杯落地北京,不過時至2013年時,原本計劃來華的阿森納、巴薩、AC米蘭卻紛紛取消行程,商業賽的中國前途又重歸於寂靜。歐洲豪門瘋狂圈錢的背後,是國內賽事運營商虧損後的一地雞毛。

  對於曾經退燒的世界強隊中國商業賽,樂視體育方面花費鉅資拿下有著自己的邏輯。

  “如今賽事版權很重要,但是版權始終在整個體育産業的鏈條上處於中游的位置。我們一定要往上游去佔據賽事資源,國際冠軍盃就是其中的一個,同時也絕不會是最後一個。有了這個賽事IP,就能從原來的‘租客’變成‘房東’。”邱志偉強調。

  作為國內目前少數幾家擁有版權播放的媒體平臺、佈局上游賽事和下游智慧硬體、服務的體育公司,樂視體育全産業鏈的分佈或許可以幫助其在昂貴的商業賽中獲得更多的變現路徑及長遠回報。但對於其他沒有這種基礎的體育公司而言,這是否真的是一門好生意還需要大打問號。

[責任編輯: 王偉]

相關閱讀: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