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近期各地發布的產業政策文件發現,吉林、河北、湖南等多地提出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並且在農村電商人才培養、物流體係建設等方面進行相應布局。
多地加碼農村電商
吉林省日前印發的《關于促進互聯網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強農業領域電子商務。加快完善淘寶特色·吉林館和農資下鄉等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擴大吉林農產品和特色產品的網絡銷售。推動農資下鄉電子商務建設,引導有條件的縣、鄉、村開展電子商務試點,在農村建設一批標準化村級信息服務站(電子商務網站),培訓一批懂電子商務操作的村級信息員。推動通榆阿里巴巴千縣萬村試點縣建設。
河北省《電子商務發展3年推進計劃(2014-2016年)》提出,支持農村電子商務應用。圍繞新農村建設,結合農產品現代流通體係建設,引導農民利用商務部新農村商網和河北省智慧農村網站發布農產品信息,促進產銷對接,拓展網上銷售渠道,實現農產品網上交易;完善農村網絡購物環境,推進農村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雙向流通。
湖南省《現代服務業發展行動計劃(2014-2017年)》提出,加強農村和農產品電子商務應用。加快推進湖南國家農村農業信息化示范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在縣鄉流通再造工程中進行O2O電子商務模式試點,加強農產品網上購銷對接,融合涉農電商、農批市場等線下資源,重點發展龍訊村村通電子商務平臺、網上供銷社全國平臺、惠農科技“惠農寶”。
物流體係建設成關鍵
農村發展電子商務需要在諸多領域發力,比如人才的培養、技術的進步以及物流體係的建設,為此多個地方都提出了針對性的措施。
吉林提出,支持農產品包裝設計、印刷等相關產業發展,為特色農產品網絡營銷提供配套服務;強化農產品溯源信息服務平臺功能,推進農產品溯源信息係統建設,提高精細化管理和安全責任可追溯水平。天津提出,完善農業科技信息服務體係、農副產品流通體係和農村消費網絡體係。
電子商務必須依靠發達的物流體係才能快速成長,物流因素成為制約農村地區發展電子商務的最大問題。業內人士認為,要激活農村地區的電商潛力,必須建設新的物流節點,逐步完善農村物流最後一公里,比如在農村建設物流服務站。吉林省已經提出,加快智慧物流體係建設,大力發展快遞、倉儲和物流規劃咨詢、物流信息係統、供應鏈管理等智慧物流,培育領軍企業。
業內人士認為,從長遠來看,發展農村電商必須加強冷鏈物流建設。江蘇是全國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和消費大省,為加快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江蘇省已提出《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2014-2020)》。2013年,江蘇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分別為8%、35%和40%。根據規劃,江蘇計劃到2020年三類產品冷鏈流通率分別提高到20%、40%、55%以上。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