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商業  > 正文

京東洩露用戶資訊致上百人被騙鉅款

2015-03-13 09:4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今年1月21日上午10點,62歲的楊建中在京東商城上下單購買99元的周林頻譜護腰帶一個,在隨後的幾個小時內,他的賬戶被騙了22萬餘元,而此後對京東的維權更是讓他走上了噩夢之旅。像楊建中這樣因電商洩露用戶資訊而被騙的人數眾多,涉及京東商城、天貓商城、1號店等知名電商。

  “下單後,我是用京東E卡支付,而非網銀。當日下午5點多,我接到來自杭州的電話,對方自稱京東商家,他説‘由於系統維護升級,訂單無效,需退款’。”楊建中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在對方詳細説出商品資訊、訂單號、快遞資訊後,他登錄京東,核對資訊後,按照對方提示操作。

  “按照他的提示,插入網銀後,對方讓先支付2元轉賬,我輸入密碼進行網銀操作,2分鐘後,對方稱支付未成功,需再次輸入支付密碼,這樣又操作了兩次,剛完成操作,對方突然挂斷電話,此時我收到農行發來的賬戶變動短信提醒,顯示賬戶剛剛進行了3筆交易,共劃走227558元。我馬上就報警了。”

  1月22日,楊建中來到農業銀行列印交易記錄,發現騙子的開戶行地址是杭州九堡支行,對方機構名稱是網銀線上(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上當受騙的源頭是京東商城,它洩露了我的客戶資訊。騙子登入了我的京東賬號,在‘問題描述’欄輸入誤導資訊,使得我誤以為是京東發出的,導致被騙。服務單資訊的‘問題描述’表述不清,到底是買方問題描述還是賣方問題描述?這極易讓騙子鑽空子。”楊建中表示,“我們上百人反映這一問題,到現在京東也沒對‘問題描述’這一項做出改進。”

  四川的劉先生也是京東忠實用戶,跟楊建中有類似被騙經歷。“我的卡被盜刷後,騙子居然還很有底氣地給我打電話,讓我再換一張卡。我當場識破她後,她諷刺我説:那你去報案啊。”劉先生表示,懷疑是內部人員操作,不然怎麼客戶剛下單騙子就有客戶的詳細資訊。

  因京東用戶資訊洩露,造成用戶被詐騙的人數眾多,部分被騙人員自發組成QQ維權群,目前群裏已經有125位受騙者,總共被詐騙金額近200萬元。他們堅持找京東維權的原因是:京東方面處罰不力,對用戶資訊缺乏保護,對用戶受騙之事置之不理,對存在問題不思改進,對漏洞不整改,使得騙子有恃無恐、變本加厲,這樣會有越來越多的受騙者。

  “京東對我們不搭理,我們這麼多人反映問題,京東不回復,每次打電話都説讓我們等,有的人等了半年還沒結果。並且我們這個群的人數還在不斷增加,説明因京東用戶資訊洩露受騙的人數還在增加。”QQ維權群成員王偉表示。

  3月10日,就用戶資訊洩露、訂單資訊描述不清等問題,記者聯繫京東採訪。京東相關人員表示,問題已記錄,請等回復。截至發稿時止,記者也沒收到回復。

  京東事件並非特例。2012年5月份,1號店90萬會員資訊被人網上叫賣。隨後,1號店大量會員用戶通過不同途徑反映,自己在1號店賬戶餘額內的資金不翼而飛。上海張先生在天貓商城下單6小時後,客戶訂單資訊,包括名字、手機號、訂購商品、價格、數量、訂單號碼等,全部被洩露,買家信用卡半小時內被開通網上支付功能,還調高臨時額度,導致被盜刷2萬多元。而2011年還曾發生過噹噹網1200萬用戶資訊洩露事件。

  日前,易觀智庫正式發佈2014年B2C電商市場報告。報告顯示,2014年國內B2C市場交易規模已經突破13700億元,同比增長65%。而B2C在網購市場交易規模的佔比也已升至48%。面對如此大的交易量,如何保證用戶資訊安全成了擺在各大電商面前的難題。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