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商業  > 正文

網絡作家富豪榜揭曉 唐三年入5000萬居首

2014-12-22 14:46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原標題:網絡名家收入增 保溫秘訣不“斷更”

  12月20日,2014年第九屆“中國作家富豪榜”發布,“網絡作家富豪榜”也在上周揭曉,唐家三少、辰東、天蠶土豆分別以5000萬、2800萬、2550萬收入佔據前三名,他們個人的版稅相比去年增加,而且遠遠超過李開復等“明星作家富豪”們。然而對于網絡作家本身,要想成為“金字塔尖”的高收入者並保持熱度其實不易。今年百度文學成立,近日又傳盛大文學旗下的起點中文網將以第三方渠道的身份接入騰訊文學,各方搶奪IP(知識產權)之戰未來將變得更加激烈。

  排行榜:

  辰東 2800萬 唐家三少5000萬 天蠶土豆2550萬 緣分0 月收入4萬左右

  現狀 網絡名家收入超明星作家

  上周,由吳懷堯等發起的2014年“網絡作家富豪榜”發布,唐家三少、辰東、天蠶土豆分別以5000萬、2800萬、2550萬的總收入(包括網絡連載、紙質圖書版稅以及遊戲或影視授權總和)佔據前三名,遠遠超過2014年“明星作家富豪榜”前三位李開復、企業家馮侖、女星大S的1300萬、455萬、430萬版稅收入,即使是排在第20名的網絡作家“鵝是老五”也獲得了600萬收入。

  網絡著名寫手今年的收入保持增長,對于連續3年摘得網絡作家富豪榜首位的唐家三少,他的3年收入完成三級跳,而天蠶土豆的版稅收入從去年的2000萬增加至2550萬,辰東則從1000萬上升至2800萬,網絡作家耳根從去年500萬直接增加到2500萬。

  大部分處于低收入狀態

  然而網絡寫作卻比光鮮的榜單殘酷,出名和保持熱度都很難。憑《悟空傳》成名的今何在表示,網絡寫手最頂層佔據大量收入,而大部分寫手付出很多,但回報很少。《甄嬛傳》作者流瀲紫認為,網絡寫手中的大部分人都處于透支生命卻收入較低的狀態。

  縱橫中文網人氣作家“緣分0”告訴京華時報記者,他從2008年的《天風》到2013年連載《仙路爭鋒》,收入由千字5元漲到50元。成為縱橫中文網簽約作者後,他被網站買斷版權所得是千字200元以上,再加上一位讀者“千字3分錢”閱讀付費標準,月收入在7年中由不到萬元升至4萬左右。

  百度文學市場總監陳望治受訪時稱,有影響力的網絡文學網站,能達到月收入過萬的作者一般不到100人,“寫手如果不是簽約作家,只能靠一位讀者‘千字3分錢’的付費標準獲得收入,且要和網站分成。”

  轉型 因更新壓力轉向紙質出版

  不少網絡作家如九夜茴、顧漫、流瀲紫在網絡成名後被出版社看中,推出了實體書,這對于成名寫手的獲益,更多的是作家身份的認同感。“緣分0”表示,對于高收入的網絡寫手,實體書的版權所得只是很小的一筆。

  一些網絡作家則在出名後徹底轉向實體出版之路。唐七公子的《華胥引》《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已賣出影視版權,隨著同名作品紙質書出版。唐七公子目前所得都來自實體書的版稅,“網絡從來不是我作品的最終載體,但它是一個和讀者溝通得非常好的平臺,每一本書我都會在網上進行更新來供我的讀者們試閱,但未來依然會直接走實體出版。”

  談及“轉型”的原因,唐七公子表示網絡寫作每日的工作量壓力較大,“現在網絡文學和我們那時候比已經很不一樣了,動輒要求作者每天更新幾千字,我是做不到的。”正忙于創作《四幕戲》的她稱自己當年並不屬于特別“勤奮”的網絡寫手,“我那時候可能一周更新兩次,工作特別忙的時候就會斷更。”

  趨勢

  從網絡到影視步伐越來越快

  網絡文學15年前發端于興趣化寫作,七八年前進入到商業化運營階段,這兩年網絡文學發展到資本強勢進入階段,形成了騰訊文學、盛大文學、百度文學三足鼎立的局面。

  IP成為影視界熱詞,IP英文為intellectualproperty,其意為“知識產權”。今年由網絡文學改編網絡遊戲、影視、動畫作品浪潮涌動,像《盜墓筆記》《鬼吹燈》《匆匆那年》等網絡小說成為核心IP。京華時報記者調查了解到,網絡大熱文學作品的影視版權多則可獲近千萬,網絡排行前10名的仙俠作品改編遊戲則有望獲500萬以上版權,成為作者“最賺錢”的收入部分。在11月中影公布的24個新電影項目中,烏小白的作品、八月長安的《暗戀·橘生淮南》、滅燈退魈的《合租時代的愛情》等都曾是大熱網絡作品。

  11月百度文學成立,近日又傳出盛大文學旗下的起點中文網正式以第三方渠道的身份接入騰訊文學消息。今年1月,盛大文學攜手吳奇隆成立工作室,騰訊文學、百度文學也紛紛宣布與華誼、新麗等影視公司合作。一位影視公司從事劇本把關的負責人透露,以前一位網絡作家走紅後還要接受紙質出版檢驗,最終作品被買下投拍影視作品,現在這個流程正縮短,有些網絡作品還沒出版就被看上。

  秘訣

  唐家三少:手術室外也不“斷更”

  唐家三少談及自己的成功表示,他的秘訣是網上日均創作8000字的習慣延續10年不中斷,哪怕生病、遇到突發事件,因為“斷更”會影響作者人氣。持續10年的碼字生涯讓他頸椎嚴重受損,而5年前他的妻子生第一個孩子,坐在手術室外等候時他還抱著筆記本寫了5000字。在唐家三少看來,讀者“黏度”最重要。

  而南派三叔也表示,《盜墓筆記》成為超級IP(知識產權)是靠時間,“比如說我和我的讀者走了八年時間,這本書這個IP基本上是立于不敗之地的。”

  觀點

  作家蔣方舟

  嚴肅文學和賺錢不可兼得

  接受京華時報採訪時,蔣方舟正忙于為即將出版的小說集《故事的結局早已寫在開頭》。對于許多網絡文學作家在商業上的成功,蔣方舟稱堅持嚴肅文學又想著賺錢是不可兼得的,“當我和港臺作家交流時,我發現大陸作家物質已經算比較豐富了。如果作家自詡嚴肅寫作,上了富豪榜沾沾自喜,是很不應當的。”

  蔣方舟最新短篇《南方以北,北方以南》首次嘗試在網絡上連載,“一晚上加一上午寫完的,然後陸續在網上更新。”蔣方舟表示,她還不能適應邊寫邊連載,“如果不時要受到讀者意見幹擾,我沒法很好寫作”。蔣方舟看過王強的網絡商戰小說,在她看來網絡小說有不少能夠做到反映現實。

  作家嚴歌苓表示自己也無法適應網絡的邊寫邊更新方式,但她認為網絡文學和讀者的貼近性和“黏度”值得傳統作家反思。

  評論家白燁

  不能以傳統文學眼光評判

  文學評論家白燁接受京華時報採訪時稱,目前網絡文學自成體係,從寫作、傳播、生產方面成為單獨板塊,而傳統文學作家對其關注還不夠,“我們不能單一以傳統文學眼光來評價網絡文學,網絡文學的文學性和傳統文學的文學性不同,前者偏于故事,以傳統文學看它肯定問題多。像魚人二代、江南等排名靠前的網絡作家總有某些可取之處,比如故事和語言都要好一些,他們的作品也有很多傳統文學和經典文學的元素,有著向傳統文學走近與靠攏的可能性。我們應該順著網絡文學自身特點認識其獨特性,才能分析他們粉絲多影響大的原因。”

  評論家李敬澤則認為,網絡文學作為通俗文學本來就有市場驅動的屬性,需要加以引導,“網絡文學的健康發展需要文學的自覺,更需要文化的自覺。”

  京華時報記者高宇飛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