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商業  > 正文

人民財評:“中國版馬歇爾計劃”提法不妥

2014-11-19 13:5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近日,隨著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設立相關協議的簽署,以及中國出資400億美元設立絲路基金,“中國版馬歇爾計劃”的概念在網路上被熱炒。

  中國推進亞太全方位互聯互通的舉措,能夠通過增加對外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等手段,達到增加對外投資、化解過剩産能和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多重目標,有助於中國實現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但通過對比不難發現,中國推進亞太互聯互通的措施和美國當年的“馬歇爾計劃”有很大的不同。

  美國的“馬歇爾計劃”由時任國務卿馬歇爾提出,實際名為“歐洲復興計劃”。二戰之後,歐洲滿目瘡痍,基礎設施受到嚴重破壞,生産能力大幅下滑。美國出於對當時國際形勢和自身戰略的綜合考慮,開展了一項總規模達130億美元、旨在幫助歐洲經濟復興的貸款援助。由於這些貸款援助中的大部分資金用來採購美國生産的産品,因此美國因戰時而增加的産能得到了有效利用,美國經濟增長也一改戰後初期的頹勢。

  中國推進亞太互聯互通的舉措與美國“馬歇爾計劃”的差別十分明顯。首先,美國當年實施馬歇爾計劃,意在奠定美國在歐洲的政治影響,以此對抗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陣營。在“馬歇爾計劃”中,美國享有絕對優勢的地位。有歷史學家甚至認為,“馬歇爾計劃”是“美國經濟帝國主義的表現,其實質目的是控制西歐,就像蘇聯控制東歐一樣”。而中國實施的對外援助貸款,並不針對第三國,並不具有明顯的政治色彩。

  其次,美國版馬歇爾計劃只是推動歐洲復興的進程,而中國的相關舉措更多的是發展模式和全球治理的一種探索。二戰之前歐洲的制度和經濟已經達到相當發達的水準,戰前的制度和人力資本在戰後大多保留下來了。而目前中國相關計劃涉及的夥伴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這些地區發展的基礎薄弱得多,基礎設施總體非常落後,制度和發展模式尚不成熟。這就意味著,中國推進互聯互通所涉及的具體措施更多的是發展模式的嘗試,而這種嘗試必然暗含著更多風險和挑戰。

  中國推進互聯互通,是中國通過開放型經濟建設推動中國經濟增長和轉型的努力,也是對全球經濟合作與治理的探索。客觀地説,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普遍薄弱的基礎設施,已經嚴重阻礙了其經濟發展和民生的改善,從基礎設施投融資入手,是推動相關經濟體發展、加強國際經濟聯繫的有效手段。將中國推動亞太互聯互通説成是“中國版馬歇爾計劃“的提法並不妥當。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相關計劃是互利互惠的合作,而不是中國謀求霸權的行動。(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世界經濟與政治係博士)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