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超市是個技術活兒
出場人物:老胡 小彭
臺前引語:最近超市老出事。過期肉做熟食,篡改生產日期,都不是啥光彩的事兒。不過老百姓倒挺淡定——反正超市出事也不是頭一回了,既然哪家都不省心,那就湊合買吧。過去大家常說,去超市買東西雖然貴點,好歹讓人放心,現在是買得貴也未必能放心。超市里有哪些容易忽視的質量“黑洞”?上超市得學會哪些防上當秘籍?今天的民生二人轉,咱們就來聊聊,逛超市的“技術要領”。
小彭:過去我總說逛超市是個體力活兒,現在看,還是個技術活兒,買什麼不買什麼都有講究。
老胡:一聽就是專門研究過的。彭老師,快給我們分享一下你的“秘籍”吧。
小彭:唉?哪有什麼研究啊,都是血淚換來的教訓。先說第一條,但凡是超市自己做的熟食、包子、餡餅啥的,最好別買。
老胡:前兩天你不是還宣傳。說超市賣的豬蹄比自己家做的好吃嗎?
小彭:它為啥好吃啊?因為香啊。為啥香?因為擱的各種香料多啊。為啥擱那麼多?因為肉不新鮮。你想超市賣不出去的肉哪去了?哪舍得扔啊,全做成豬蹄鳳爪、包子肉餅了。
老胡:那要這麼說,超市賣的那種一盒盒切好的水果,也可能是用不新鮮甚至有點壞了的水果做的。還有超市賣的盒飯,用的肉和菜沒準兒也都是賣不出去的。
小彭:所以說,以後超市自己做的食品,我都不買了。咱要買就買之前已經包裝好的,超市沒法動手腳的。
老胡:誰說包裝好的食品,他們就不能動手腳?沒看新聞說嗎?有的超市把快過期的食品的生產日期改一改,又能再賣好幾個月。
小彭:那我的“秘籍”還得加一條,必須認真查看生產日期,是否有被涂改過的痕跡。
老胡:你這條“秘籍”可操作性不強。年輕人眼神好還好說,老同志本來就眼花,生產日期的字又小,根本看不清楚。
小彭:看不清楚就拿放大鏡看唄,總比花錢上當強啊。不過你提醒得對,現在逛超市好多都是老年人,咱這“秘籍”里頭也得針對他們的消費習慣提點建議。
老胡:我跟你說,對于老同志就一句話,別貪便宜。前一陣子我們家老姨聽說超市雞蛋打折,買了好幾盒,用的時候才發現,好幾個都發臭了。
小彭:這事不怪你老姨,得怪超市。是在哪個超市買的啊,直接找他們說理去,至少退一賠三。
老胡:這雞蛋壞沒壞,外表又看不出來,總不能當他們面一個一個試吧?
小彭:試完了去找唄。上次我就捧著碗去的。開始他們說都磕破了還怎麼退啊?我就說不給我退,我就把這碗放你們貨架上,看誰還買。咱爭的不是幾塊錢的事兒,咱是在維護正當權益。
老胡:你這話聽著挺給力的。看來“秘籍”里還得加一條,有問題必須找超市索賠,不能慣他們這毛病。另外,盡量去離家近的超市,要不然捧著碗多累啊。
小彭:還是你想得周到。我再補充一條,贈品也得多留心。比方說牛奶經常買一送一,看著挺劃算,但很可能贈品是馬上要過期的。要是沒留意,很可能就會喝到過期牛奶。
老胡:你說的這種情況我還真遇到過。餅幹買三送一,看著都一樣,回去才發現,贈品只有一個星期就過期了。
小彭:所以說,上超市購物,腦子得靈,眼神得好,心眼得多,耳根得硬。
老胡:前3個還好理解,耳根得硬,是什麼意思啊?
小彭:千萬不能聽促銷員的推銷,還有各種打折促銷的廣告短信,甭管是清倉大甩賣還是跳樓價,必須理性消費。不管是貴還是便宜,咱們只買對的。
老胡:我沒這麼高的要求,有了你的“秘籍”,不求買對,但求買得別太次就行。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