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三部門聯合發出通知,稱將放開非公立醫療機構(俗稱“民營醫院”)醫療服務價格。對此,市場為之一振,直呼民營醫院有望迎來新的春天,更多社會資本將投資民營醫院。
然而,《證券日報》記者致電多家開展民營醫院投資業務的上市公司後獲悉,其並沒有太多激動情緒,更多則是表示需等待具體政策落地。
愛爾眼科董秘吳士君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一政策的提出並無太多新意,但推出的時間點契合了時代背景,有利於激發投資者將資金投向中高端醫療市場。“公司也會加大這方面的投資”。
利於中高端市場
實際上,目前我國公立醫療機構都是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非公立醫療機構包括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兩類。其中,後者在醫療衛生領域發展緩慢,規模偏小,服務數量在整個醫療服務市場中的比重較低,約佔10%左右。
對於放開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政策,愛爾眼科董秘吳士君表示,這一政策的提出並無太多新意,但該政策推出將有利於推動多元化辦醫格局的形成,民營醫院可以根據市場需求變化,細分市場,提供更多個性化和特色服務,滿足不同層次的醫療需求。
“讓醫療服務價格放開,將刺激中高端醫療市場的開發。”吳士君認為,“隨著人們消費能力的提升,有很多患者在就醫同時也希望有更好的醫療服務品質,價格管制放開之後,醫院也有動力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
不過,有業內人士則認為,放開民營醫院醫療服務價格,醫院及醫生可能會漫天要價。然而,在吳士君看來,放開醫療服務價格有利於提升醫生的收入水準,讓其收入更陽光,減少了“以藥養醫”模式下醫生不規範操作的概率。“醫生的能力水準是有評估的,不可能任其開價。”
對此,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朱恒鵬也公開表示,“過度用藥、過度檢查等現象正是管制醫療服務價格的結果,這種現象提高了醫療費用。換句話説,放開醫療服務價格管制,一方面會減少過度用藥和過度檢查,另一方面會降低醫療費用”。
上市醫療機構觀望
雖然國家給了政策紅利,但記者採訪多家上市公司之後發現,其多數持觀望態度。
上市公司馬應龍在國內投資了多家肛腸專科醫院,其公司證券事務代表馬倩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國家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醫療機構的態度是明顯的,但我們還未看到具體的細則,因此也不能判斷這個政策到底會産生什麼樣的影響。”她認為,政府之前提出的醫藥分家、放開民營資本進入公立醫院等政策的初衷很好,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各個地方的實施細則、醫院的配合程度以及配套建設是不夠的。“這是否能産生實質性利好,還取決於政策落地的情況。”
4月9日,受上述消息影響、股價大漲7%的開元投資也引發市場關注。開元投資2011年完成了對西安高新醫院100%股權的收購,進入了醫療服務領域。2013年,西安高新醫院營業收入為4.43億元,凈利潤為6439萬元。此外,公司投資3.3億元設立西安聖安醫院,其定位是“集醫療、康復、體檢、保健、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三級甲等標準的綜合性國際醫院”。
不過,對於民營醫院放開醫療服務價格的政策影響,開元投資董秘辦工作人員表示,由於處於季報發佈期,不方便對外透露更多資訊。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