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商業  > 正文

市場化改革引領中國進入新時代

2014-01-06 11:07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及1993年以來的深化改革,中國經濟取得了飛速發展。過去35年來,中國引進了許多專門技術,通過將未充分就業的農業勞動力向出口導向的製造業轉移,實現了生産力的飛躍,極大地降低了貧困人口數量,逐步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近年來,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中國的增長更多地依賴內需和投資。在教育、醫療衛生、養老金和婦女權益等許多社會領域,中國也取得了很大進步。

  然而,對任何經濟體而言,工業化帶來的高速增長不可能持續下去。最終,未充分就業的農村勞動人口會出現匱乏,技術趕超優勢也會逐漸喪失。因此,需要通過改革實現經濟結構的轉型,使經濟增長點更多元化,這樣,生産力水準提高帶來的經濟增長才可以持續。如果不能調整經濟結構,增長就會面臨停滯的風險,陷入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

  這一挑戰尤其能夠反映當今的中國。正因如此,中國政府正在探討實施更長遠的改革措施,調整經濟結構,到2020年把國家建設成小康社會。在這一背景下,我特別欣賞中國作出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決定所提出的改革方案不僅全面,而且提出了很多深刻的見解。我尤其贊同由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一提法看似簡單,但如果認真解讀其外延和內涵,就會意識到,這些改革措施若能成功實施,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勢必會邁進一個新的時代。

  民營經濟一直是創新和變革的推動力,我非常贊成鼓勵民營經濟的發展。在中國,民營經濟的市場份額較小,所能得到的金融機構貸款有限。中國的新願景將釋放民營經濟的活力,發揮其作為經濟增長引擎的潛力,加速中國向更高收入國家轉型。

  民營經濟的發展依靠健全的金融服務和資本市場。隨著經濟的不斷成熟,以市場為導向的金融部門應取代政府在資源配置中發揮主要作用。強健的金融企業會主動發現增長領域,投入所需資金,並監控資金使用的效率。雖然中國在金融市場化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但仍需進一步深化改革,尤其在放開對存款利率的管制,逐步開放資本賬戶並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等方面。這些也正是中國政府目前重點關注的領域。

  轉變政府職能和法治建設是使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的關鍵。在這方面,我贊成中國政府實現財政和稅收體制的現代化,編制跨年度預算框架,確保稅收的公正、高效和透明,明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職能劃分。地方政府需要通過引入房産稅、資源稅和環境稅等來建立合理的收入結構,而不依靠出售土地,這對地方政府尤其重要。我十分欣賞中國的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工作取得的成果。

  27年來,亞洲開發銀行(亞行)一直在支援中國的發展,為電力、交通、城市發展、教育及其他領域的項目提供的貸款總額達280億美元。在環境、經濟規劃和財政政策等知識領域,亞行也提供了贈款支援。我們將通過進一步擴大與中國各主要政府部門的知識合作,竭盡所能地幫助中國實施所確定的改革方案。同時,我們也期待與亞行的其他發展中成員體分享中國的改革經驗,實現包容性和可持續性發展這一共同目標,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