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商業  > 正文

新型城鎮化要重視文化産業發展

2013-12-27 10:09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新型城鎮化不僅要進行戶籍制度的改革、財稅政策的調整,更要關注文化民生,重視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普遍化、大眾化。因此,文化産業以其“高産值、低能耗、綠色無污染”成為實現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渠道之一,新型城鎮化要重視文化産業發展。

  (一)

  文化産業對新型城鎮化的推動作用取決於新型城鎮化及文化産業自身的特定特點。首先,文化産業是經濟、文化、技術等相互融合的産業類型,是交叉學科、産業相關度高的産業類型,可加速産業集約化發展。文化與科技的結合,一方面增加了文化産品的時效性,提高了傳播能力,另一方面降低了文化産品的生産管理、傳播和銷售等環節的成本,可以有效整合資金流、物流、資訊流,突破貿易壁壘,消解區域限制,實現跨地區發展;其次,文化産業是21世紀的朝陽産業,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支柱産業之一。文化産業可以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及産業結構的合理調整。與工業、農業相比,文化産業作為知識密集、智力密集、技術密集、創意密集的産業類型,核心競爭力主要凸顯在人的創意上,以文化創意資源為依託,推動能源消耗的逐步降低,減輕區域範圍內的資源短缺與環境壓力,從而進一步助推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美麗城市;再次,文化産業具有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重屬性,文化企業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體,除了經濟效益得到提升之外還可帶來相對集聚的人文環境。此外,隨著文化産業的快速發展,通過文化的輻射作用,可以促進城市政府管理、商業運作與公共服務創新演變的新走向,帶動衛生、醫療、教育、環保、交通的智慧化、電子化、資訊化與創意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城鎮化水準由1978年的18.6%提升到2012年的52.57%。城鎮化過程承載著諸多內容,但從根本上看,産業的支撐作用乃是非常重要的。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文化産業在城鎮化的進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從某種意義上説,新型城鎮化的幾個要素完美地融合在文化産業的發展中,以文化産業為重要載體,新型城鎮化進程進一步深化。由於兩者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從而兩者互相作用,形成彼此發展的內生動力,因此,發展文化産業可以加快新型城鎮化的建設步伐,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深化同樣也對文化産業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

  在新型城鎮化的進程中,文化對人的素質、修養的提高是其他要素無法替代的。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提高文化産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準。無論是從目前的産業規模,還是從産業帶動能力以及在資本市場中的影響力來看,文化産業都應在未來新型城鎮化的建設中發揮其産業優勢,通過人文理念引導城市規劃,以文化大繁榮、大發展推動新型城鎮化進程。同時,通過做大做強一批文化傳媒集團,凝聚社會發展共識,培育文化消費市場。

  其一,文化産業促進城市聚集效益的實現。隨著城鎮化的加速,城市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形成了更加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文化經濟體。城市聚集效益的産生很大程度歸功於進一步的專業化分工,生産效率和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及技術進步和管理創新。當工業化大生産發展到一定程度,專業化大生産成為普遍生産組織形式,産業鏈上對於生産前後的環節越發重視,即對採購、宣傳、銷售等環節的服務的要求更全面更專業,需要有速度快、成本低、載量大的運輸業,保證投資、減少風險的金融業和保險業,宣傳産品的廣告服務業等。同時,文化産業提供的生活服務也使城鎮更加適合人們居住,間接促進了社會生産。因此,文化産業本身的産生和發展就是專業化分工的進一步深化,進而促進了城市聚集效益的實現。

  其二,文化産業激發城市的外部經濟效益。外部經濟效益能産生聚集效益,促進城鎮化。而文化産業的外部經濟效益很明顯,比如,免費的義務教育和醫療服務業提高了勞動者技能和素質,大量的公路鐵路基礎設施為企業節省運輸成本,國家提供的法律體系為消費者和生産者的權利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等等。另一方面,文化産業是綠色、無污染、低耗能的新興産業,綠色是文化産業發展的主題和基調。與工業、農業相比,文化産業作為知識密集、智力密集、技術密集、創意密集的産業類型,以人們的創意為核心競爭力,以文化創意資源為依託,有助於降低耗能,減輕資源短缺與環境壓力,進一步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其三,文化産業促進城市經濟擴散效應的發揮。經濟增長往往是由“點”到“線”,再由“線”發展成“網”,再到“片”。城鎮化也是如此。文化産業是城市經濟擴散的重要推動力,其為城市經濟的擴散提供了3張網路:運輸網、資金網、資訊網。運輸服務業直接擴張了城市經濟發展的地理空間和市場空間;金融保險業為城市經濟的發展匯聚強有力的資金支援和保障;通訊服務業加速市場資訊的傳遞,為企業節約資訊成本,促進企業的擴張。文化産業越發達,城市經濟的擴散效益越強,對要素聚集更具有吸引力,城市的規模越大,而且能促進相鄰城市的經濟協作,促進城市群的形成。

  在新型城鎮化中,城市産業結構的不斷調整,使得一些傳統産業衰退並且外移,有限的城市土地資源客觀上又決定了不能再度發展低端製造業。因此,低能耗、污染小的高附加值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成為城市主要發展方向,文化産業恰好可以與城市産業轉型、舊城區改造有機結合,比如通過對老廠房、老倉庫的改造,建成工業設計展示平臺、藝術品集散中心,既産生經濟效益,又讓城市煥發新的文化特色。與此同時,因地制宜,對歷史文化資源開發再利用,促進文化與科技的有機融合,成為一個地區實現經濟增長的重要著力點。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