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高達500億元高額債務,中國中冶(以下簡稱“中冶”)不得不選擇“斷臂求生”,變賣手中資産“解困”。《經濟參考報》記者從中冶內部人士處獲悉,目前中冶正在積極尋找投資方,希望出售手中的澳大利亞蘭伯特角鐵礦控股權。
“公司希望尋求引入新的投資者,甚至也可以讓出控股權。”上述人士説,這個項目投資並不成功,一直都在虧損,且項目遲遲沒有進展,現在出售也是不得已的選擇,下一步公司將會和一些潛在收購方進行洽談,希望很快會有新的進展。
公開資料顯示,蘭伯特角鐵礦位於西澳的皮爾巴拉地區,礦體主要分為北礦區,中礦區及南礦區三部分。礦山服務年限為30年,設計産能為年産鐵精礦1500萬噸,總投資額約為37 .73億澳元(約249億元人民幣),原計劃于2015年正式投産。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實際上中冶是在“甩包袱”,因為海外投資連年虧損,各大項目進展遠低於預期,在蘭伯特角鐵礦項目上,即使中冶能夠找到新的買家接手這個包袱,也無助於改善其整個海外投資困局。更為重要的是,目前鐵礦石市場低迷,對礦山投資估值普遍非常悲觀,出價不會很高。
種種跡象表明,中冶正在為其早年激進的海外擴張和缺乏長遠規劃的投資付出沉重代價。
一位礦業人士回憶説,中冶原先僅以總承包商的身份持有蘭伯特角鐵礦25%股權,2009年趁著另一個股東俄羅斯耶弗拉茲集團出售股權時期 , 中 冶 用 很 高 的 價 格 買 入 直 到100%控股,因為當時鐵礦石價格處於高位,收購項目確實是一筆鉅款,當地複雜的開採環境和人際官方關係,使得該項目進展緩慢。
“中冶的財大氣粗卻沒有換來預期的收益,項目在基礎設施配套都有問題,無法開採、成本過高……將近4年的漫長過程讓一個香饃饃成了大包袱。”上述礦山人士説。
此言非虛,鐵礦石市場在2010年5月開始出現暴跌,“瘋狂的石頭”開始無人問津,整個市場逐步走向低迷,隨之而來的是,曾經火爆的海外收購鐵礦熱潮也開始降溫,很多中國企業開始嘗到了高價收購海外礦山帶來的苦果,中冶也不例外。
記者看到,在2012年半年報中,中冶稱,蘭伯特角鐵礦項目資産存在減值跡象,截止到2012年6月30日的6個月期間對採礦權計提資産減值損失18 .09億元。今年1月底,中冶再度提高計提準備金額達23億元。
更令人擔憂的是,實際上,蘭伯特角鐵礦只是作為央企的中冶早期海外擴張面臨困境的一個例子。該公司在西澳的另一個磁鐵礦項目也正面臨類似困境。2007年1月,中冶控股股東中冶集團從中信泰富手中攬下了西澳大利亞SIN O鐵礦項目頭兩條生産線的工程總承包合同,合同金額為11.0615億美元。合同完成後,中冶將獲得S IN O鐵礦項目20%的權益。此後,各方同意將合同金額增至34.07億美元。然而,由於SIN O鐵礦項目工期一再延遲,工程成本一再增加,中冶為項目墊付了高達8.58億美元的資金。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公司在該項目上預計實現總收入43 .57億美元,預計總成本則高達49億美元,合同損失約為31億元人民幣。鋻於此,中冶在2012年度計提了31億元的合同損失。
伴隨著礦價高位時進行的多次盲目收購,2012年中冶資源開發板塊實現利潤-132 .03億元,凈利潤-130.95億元,出現在央企虧損名單前五位。與此同時鉅額償債壓力正在向中冶襲來,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按照合併資産負債表口徑計算,中冶的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規模分別為395 .49億元和106.35億元。這意味著,在未來一年時間內,中冶將需要償還501.84億元的債務。近三年來,中冶的資産負債率不斷上升,其合併口徑資産負債率分別為81 .43%、82 .48%和83.81%。2010年至2012年末,其有息債務(包括長短期借款及應付債券等)總額分別為1059 .24億元、1371.60億元和995.77億元。
“顯然,一方面是鉅額債務,另一方面是國務院國資委對於央企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壓力,中冶的扭虧壓力非常大。必須看到的是,盲目的海外擴張確實是造成中冶陷入困境的原因,即使現在開始‘斷臂求生’剝離這些包袱,仍需交一大筆‘學費’。”一位礦業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