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點擊排名  > 正文

張繼科遭拒發工資無奈維權 乒超職業化受抨擊

2015-07-14 07:47 來源:參考消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張繼科

  近日的乒超聯賽中,奧運冠軍張繼科因與魯能俱樂部存在合同紛爭,做出了罷賽決定,引起軒然大波。據記者了解,自乒超聯賽開賽至今,俱樂部已經拖欠張繼科至少25萬工資、獎金,而是否與張繼科簽訂合同,還要看其比賽表現再決定,這樣不職業的做法也讓張繼科無奈做出罷賽決定。

  俱樂部拖欠張繼科25萬工資獎金

  乒超聯賽開賽9輪以來,受到傷病影響的張繼科以5勝3負的戰績排名運動員榜第7位。然而因為俱樂部遲遲不簽訂合同,從開賽至今,張繼科一直沒有得到工資和贏球獎金。

  “乒超開始時我就已經簽完了合同,俱樂部其他隊友都已經簽訂了合同,只是遲遲不和我簽。我也是實在沒有辦法了,想為自己維權。”張繼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無奈的説道。而他也表示,為山東魯能(微博數據)俱樂部效力十幾年,自己也是有感情的,所以在此前俱樂部一直沒有簽訂合同發放工資的情況下,依然選擇上場比賽。

  2012年,乒超聯賽取消摘牌制度,並對運動員工資做出規定。球員賽季薪水主要由底薪、成績獎金和俱樂部賽季獎金這幾個主要部分構成,拿張繼科這樣特級運動員來説,底薪50萬(工資)明碼標價,贏一場可以拿到4.5萬,輸球的話只有1萬。按照這樣的規定,不算尚未發放的工資,俱樂部至少拖欠張繼科25.5萬的獎金沒有發放,且按照俱樂部的回應,是否和張繼科簽訂合同,還要看隨後他的“表現”,也就是説,很有可能到賽季結束時,這份合同還未簽下來,張繼科只能免費為俱樂部打工一賽季。

  張繼科受傷缺席賽事引俱樂部不滿

  在張繼科“罷賽”事件後,俱樂部知情人和記者透露,隨著近年來張繼科成為大滿貫明星球員,他在薪金待遇方面有了更多和俱樂部洽談的資本。而本賽季,張繼科因為腰傷缺席了幾輪比賽,引起俱樂部高層的不滿。俱樂部認為張繼科有“消極怠工”的情緒,所以想要以“看表現簽訂合同”作為警告。

  今年乒超聯賽開始前,張繼科被確診為雙側腰骶骨裂。記者曾在世乒賽後的球隊總結會上看到這樣一幕:腰傷疼痛難忍的張繼科一直趴在按摩床上,聽完總結會。

  因為腰傷,張繼科退出6月底和7月初的日本、韓國公開賽,而這兩站比賽都是國際乒聯(微博)的超級賽。距離裏約奧運會還有一年時間,如不是腰傷嚴重,張繼科不會輕易錯過這樣的搶分排名大戰。

  而就在“罷賽”事件爆發前,本月初有商家曾邀張繼科參加18日在北京舉行的商業活動,不過當時張繼科就表示,18日那天要隨俱樂部前往四川大涼山進行乒超比賽,婉拒了活動邀約。不難看出,張繼科方面是希望上場為俱樂部效力。

  山東魯能俱樂部領隊孫奎明在接受央視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重點關心的是繼科的表現,從公司的角度,也是這樣要求的。一旦他表現好了,就可以在一定條件下,肯定會簽訂合同的。”競技體育無法決定保障輸贏,先看表現再簽合同,這不僅是乒超歷史上第一遭,在中國職業體育界也是絕無僅有的。就算是普通的上班族,上一天班,你也得給人家結一天的工錢不是?

  薪資合同乒羽中心不知情

  在張繼科“罷賽”後,負責乒超的乒羽中心二部部長戴啟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賽季之初,俱樂部確實要上報與隊員簽訂的合作合同,但這份合同只是簡單規定出雙方是否繼續合作、合作期限等基本事宜,以此完成球員註冊。

  “不過具體涉及每個隊員的上場、勝場獎金數字,每個球隊的情況不一樣,會單獨和隊員再簽訂。”戴啟軍這樣説道。

  據記者了解,儘管乒羽中心出臺了乒超薪資規定,但私下裏,俱樂部和隊員都會再商議具體的贏球和上場獎金,且數額要比乒超規定的高,俱樂部也希望以此留住隊員。不過這些合同,俱樂部並不上交乒羽中心。

  “乒超這些年的經營狀況一直不好,有贊助商贊助球隊已經很不容易了,所以乒羽中心對俱樂部的話語權很低,就算是知道存在這樣的情況,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一位乒超俱樂部的主教練這樣對記者表示。

  因未簽訂合同球員罷賽,這是乒超聯賽15年以來的第一遭。其實放眼國際足壇,因拖欠工資這樣情況遭遇球員罷賽的情況也時有發生。2011年,因球員最低保障資金方案無法通過以及部分俱樂部拖欠球員工資,西甲(微博專題)球員工會也曾組織罷工,那個賽季第一輪西甲因此被推遲。

  職業化賽事的標誌之一就是有嚴格的合同協議規範,各方都需遵守。保護球員利益、規範俱樂部行為準則,各方按合同辦事,這是乒超聯賽想要更好推行下去急需解決的問題。

[責任編輯: 吳曉寒]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