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汽車  > 正文

曬曬汽車巨頭的"錢袋子" 大眾營收增長10%

2015-08-05 10:21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近日,各大汽車製造商先後公佈了2015年第二季度利潤及半年銷量情況。寶馬集團二季度營業利潤為25.3億歐元,下滑3%。豐田營業利潤為7560億日元,增長9.1%。大眾集團營業收入和營業利潤均增長10%左右。

  寶馬利潤下滑3%

  中國經濟網汽車綜合外電報道,由於歐洲汽車業的復蘇未能抵消在華的銷售放緩,寶馬第二季度營業利潤為25.3億歐元(約合27.7億美元),同比下降3%。

  寶馬集團4日發表聲明稱,寶馬當季營業收入達到239億歐元,下滑20%。汽車部門的收入為36.1億歐元,下滑3.4%。寶馬表示,利潤下滑是由較高人力成本、新産品啟動的花銷增加,以及低利潤緊湊車型銷售比例增大等方面造成的一個“微降”,並表示儘管盈利增長勢頭放緩,寶馬仍然期待其全年銷量和稅前利潤都能上到一個新臺階。

  寶馬品牌、mini品牌和勞斯萊斯第二季度的全球銷量上漲7.5%,達到一個新的季度銷量紀錄,至573,079輛。寶馬汽車部門的回報率由去年同期的11.7%下降到8.4%,低於對手賓士汽車部門回報率的10.7%和奧迪的9.9%。寶馬表示,由於中國市場需求的急劇放緩,寶馬可能考慮重新設定其汽車部門的全年盈利目標。汽車部門收益預計仍在銷售額的8%到10%之間,但“如果中國市場的情況變得更緊迫,我們也不能排除對其可能造成影響”的預測。

  經濟的冷卻和股市的動蕩影響了寶馬全球最大市場,中國市場消費者的購買慾望。今年5月,寶馬品牌和mini品牌的銷量十年來首次下降,降幅4.2%,而6月份繼續下滑了0.1%。寶馬首席財務官弗雷德里奇·埃希納(Friedrich Eichiner)表示,考慮到中國車輛保有率相對較低,發達的基礎設施、快速增長的中産階級以及強大的品牌認知力,我們相信中國市場在中長期仍然具有增長潛力。

  此外,寶馬還要對付其潛在的新競爭者,例如蘋果公司和谷歌等科技類公司也在討論是否要進軍汽車行業。

  豐田利潤增長

  豐田汽車公司4日公佈,豐田今年第二季度凈利潤達到646.39億日圓(約合52.2億美元),同比增漲10%。營業利潤為7560億日元,增長9.1%,營收增長9.3%。

  豐田銷量的增長繼續受停止增加産能和努力防止品質問題的影響,全球零售銷售在二季度下滑0.4%,至250.2萬輛。豐田在一季度結束時調整了其今年凈利潤的預期為2.25萬億日元,並提高了收入預期。

  儘管上半年大眾汽車超越豐田,登上了全球汽車銷量第一的寶座,但豐田的利潤規模依然超過大眾汽車。豐田上半年全球銷量為502萬輛,下滑1.5%。大眾集團以504萬輛的銷量微勝。有分析師預測豐田本財年將獲得260億美元的營業利潤,幾乎是大眾預計利潤148億美元的兩倍。

  在中國,豐田近幾個月的銷量表現不俗。4-6月,豐田在華銷量同比增長20%,7月份銷量增長23.7%。豐田下調了全年銷量預期,由1015萬輛,調低至1012萬輛。豐田在6月告知本國員工,由於新興市場需求的疲軟,公司想要達到年度銷售目標是“非常困難”的。豐田高層Yoichi Miyazaki表示,豐田必須通過提高發達市場銷量來彌補這個缺口。

  豐田已經取消了三年內新工廠的凍結期。豐田年初時曾表示,將花費大約14億美元在墨西哥和中國建廠,到2019年,産能將增加30萬輛。

  大眾營收增長10%

  根據蓋世汽車網的報道:大眾汽車集團2015年上半年其全球交付銷量同比下跌0.5%至503.9萬輛,營業收入和營業利潤都增長10%左右,但稅後利潤和凈利潤出現小幅滑坡。在最大單一市場中國,大眾上半年銷量雖然下降,不過中國業務利潤依然較高,在全球利潤之外額外貢獻187億元。

  2015年上半年,大眾汽車集團全球交付銷量為503.9萬輛,較2014年上半年的506.6萬輛同比下滑0.5%。今年上半年,大眾實現營業收入1,087.76億歐元,較之2014年同期的988.08億歐元,同比上升10.1%。

  營業利潤為68.20億歐元,對比2014年同期的61.86億歐元,提升了10.3%。中國業務利潤另外計算,按照《權益法》折合27.44億歐元,較2014年同期的26.22億歐元增長4.7%,按照最新匯率折合人民幣187億元。

[責任編輯: 侯宇浩]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