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汽車  > 正文

4S店銷售模式被打破 汽車大賣場或重出江湖

2014-08-12 10:01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4S店銷售模式被打破 汽車大賣場或重出江湖

  現有汽車銷售模式將迎改變。

  近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發佈《關於停止實施汽車總經銷商和汽車品牌授權經銷商備案工作的公告》稱,將自2014年10月1日起,停止實施汽車總經銷商和汽車品牌授權經銷商備案工作。對於這個公告,有汽車專業人士認為,未來汽車大賣場的形式或將出現,未來的汽車價格以及利潤也會大幅度下降。

  政策:4S店銷售模式被打破

  7月31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發佈《關於停止實施汽車總經銷商和汽車品牌授權經銷商備案工作的公告》(下稱“公告”)稱,將自2014年10月1日起,停止實施汽車總經銷商和汽車品牌授權經銷商備案工作。

  公告顯示,工商總局從8月20日起,不再接收汽車供應商報送的備案材料。對已接收材料中符合備案條件的汽車總經銷商和汽車品牌授權經銷商名單,將在9月份最後一批備案名單中公佈。

  停止實施備案工作後,從事汽車品牌銷售的汽車經銷商(含總經銷商),按照工商登記管理相關規定辦理,其營業執照經營範圍統一登記為“汽車銷售”。根據工商總局公佈的備案名單文件,已將營業執照經營範圍登記為“××品牌汽車銷售”的汽車總經銷商和汽車品牌授權經銷商,可以申請變更登記為“汽車銷售”。

  對此,有汽車專業人士分析認為,經銷商營業執照範圍的放寬,預示著汽車品牌授權4S店單一銷售的模式將被打破,而多元化經營模式將會再現。

  過去:大賣場形式被淘汰

  在東莞汽車業界從業二十多年的陳先生就表示,其實,最早期的東莞汽車市場,是以大賣場的形式出現的,原來在莞太路上就有眾多的汽車大賣場,記憶最深的莫過於黃河汽車城,可是這個汽車城已經不復存在了。早期的東莞汽車市場,大賣場的銷量相當好,無論是什麼車,只要一進入場內,就被消費者搶購,最明顯的是,無論什麼車型,什麼品牌,只要有現車,都成為搶手貨。可是,隨著汽車4S店的出現,汽車大賣場就慢慢被代替了。

  現在工商總局的規定,可能會使汽車大賣場再現,只是這種形式已經進化成另外一個境象,那就是店舖越來越豪華,規格上也升級了,不再是以前簡陋的展廳。但是無論怎麼改變,最終的目的還是一樣的,那就是商品車銷售,維修以及保養。

  現狀:單品牌4S店主攻專業

  4S店其實就相當於一個品牌的專賣店,由廠家統一設計,根據廠家的模式經營管理,也正是因為這樣,4S店裏是不能銷售其他廠家品牌的車型。投資一家4S店的投入比較大,而且廠家要求的門檻也比較高。“建一家4S店,最普通的也在幾百萬元,最貴的則要幾千萬元以上,而且廠家在建店的選址上要求也很高。”有汽車經銷商表示。

  “其實説白了,4S店就是給消費者提供最專業、最權威的單一品牌的銷售服務、售後服務等,對於很多消費者來説,專業的自然更勝一籌,所以會選擇在4S店買車。”有汽車專業人士表示。

  觀點:汽車利潤及價格或會下調

  新政策來了,東莞的汽車經銷商要考慮4S店的未來發展了。尤其是一些汽車集團,旗下經營數十個汽車品牌,對於未來要組成汽車超市或是大賣場形式都比較有利。但是對於單一的品牌經銷商來説,或多或少會有所影響。

  不過,也有汽車專業人士顧先生表示,其實大賣場的形式或能形成,但是在售後服務上或還是最終歸於專業的4S店。畢竟各個品牌的技術要求都不同,因此就算是售前可以同臺銷售,但是售後最終還是要歸類到其他店。

  汽車專業人士鄧衛寧認為,工商總局的這個文件即將在10月份出臺,但是近期沒有什麼變化。他認為,一個4S店,變成多品牌的賣場,這在市區城市展廳是可以的。但是對於一些汽車集團來説,如果真的實施了後,一家4S店可以經營多個品牌,這將迫使主機廠對銷售商的選擇非常緊張,主導位置將是消費者和經銷店。估計汽車主機廠的競爭將不斷升溫,利潤也會大幅下降,相對來説,汽車的價格肯定會不斷下調,但有一個問題,售後這一塊還有沒有具體的指導方向。

  “4S店要轉成大賣場的形式目前還是很難實施的,畢竟4S店與廠家有過協議,所以説,這個還是要看廠家方面對於國家頒發的這個文件的理解,畢竟廠家只是生産車輛,而不是銷售車輛,經銷商也不可能眼看著別人組團售車,而自己還在單打獨鬥。”有汽車專業人士分析認為。(文/記者鐘宏連 圖/記者葛宇飛)

[責任編輯: 王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