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汽車  > 正文

南北豐田較勁:雷淩能否助廣豐銷量追上一豐?

2014-08-05 09:33 來源:證券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安井慎一齣現在了雷淩上市發佈會上,這即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同為全新卡羅拉和雷淩總設計師的安井慎一當然不能厚此薄彼,但他又如何自圓其説兩款車在車身尺寸、軸距、動力系統以及內飾設計等方面幾乎一致卻並不是同一個車呢?

  當安井慎一仍在強調雷淩區別於全新卡羅拉之處就在於其以更加動感的細分市場為目標開發的車型。廣汽豐田總經理小林一弘卻坦言,中國汽車市場很大,完全可以消化雷淩和卡羅拉這兩款車,並且雷淩填補了廣汽豐田在中級車市場上的遺憾,通過這款産品希望可以順利的接近一汽豐田的銷量。

  實際上,南北豐田從銷量上看多年以來都是“北多南少”。如果不是豐田意識到再不發力中國市場,可能會被大眾、通用在全球銷量上拋在後面,豐田斷然不會把美版卡羅拉(雷淩)與歐版卡羅拉放在同一個市場進行銷售。小林一弘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未來豐田會有更多這類産品組合投放中國市場。

  也就在今年上半年,七成主流合資企業均已完成或者接近完成全年銷量目標的一半,但日係第一品牌豐田卻拖了後腿,廣汽豐田好在還完成了全年産銷計劃的45%,而一汽豐田銷量僅佔全年目標銷量的38%,落後於所有其他主流日係車企。如此一來,難怪豐田在新車投放上開始“南北兼顧”。

  一汽豐田疲軟

  豐田在華翻身寄託南豐田

  2014年上半年全球汽車銷量排行榜,前三甲依然是豐田、大眾和通用,分別銷售509.7萬輛、497.1萬輛、492.2萬輛。其中大眾同比增幅最高,按照這樣的情況,大眾極有可能下半年或反超豐田成為“老大”。

  查看豐田與大眾的銷量差距,主要還是在中國市場。2014年上半年,中國作為大眾集團最大的單一市場,銷量上漲18%,至181萬輛,而豐田上半年在華銷量僅為46.59萬輛,僅為大眾的25.7%多;2013年,豐田在華銷售91.75萬輛,大眾則高達327萬輛。可以説,自從2012年釣魚島事件之後,豐田與大眾在華銷量差距是越拉越大。

  不甘心的豐田在2014年北京車展上發佈了其未來在中國的事業發展戰略目標,截止到2017年底的3年內,豐田將針對中國市場推出15款新車型,豐田在中國市場逐步實現年銷量200萬輛的階段性規劃。

  然而,事與願違。豐田在華兩家合資公司發展近況不同,其中一汽豐田已經連續3年未完成銷量目標,今年完成銷量目標的概率也很小,反觀廣汽豐田總體情況要好于一汽豐田。於是,豐田開始改變過往過於重視一汽豐田的戰略佈局,正在有意識的做到“南北兼顧”。

  “中國最大的市場在A級車市場,在這500萬元的規模市場上,豐田只有一汽豐田的卡羅拉和花冠兩款産品,”小林一弘表示,廣汽豐田在中高級轎車市場上的成功證明了自己,公司缺少一款A級車産品,雷淩正是豐田在A級車市場上佈下的重要棋子。

  雷淩補齊廣豐短板

  經銷商擔心中日關係影響銷量

  2013年,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分別銷售汽車56萬輛和30.36萬輛,南北相差近26萬輛;2014年上半年,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分別銷售汽車25.12萬輛和17.63萬輛,南北差距縮小至7.49萬輛。按照這樣的銷量情況,廣汽豐田僅需年銷量增加15萬輛即可超越一汽豐田。

  巧合的是,小林一弘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雷淩2015年的預期銷量為15萬輛,2015年旗下中小型車佔比要達到40%並衝擊全年50萬的總體銷量目標。

  眾所週知,長久以來廣汽豐田一直依賴著凱美瑞及漢蘭達兩款車鏖戰中高級轎車、中大型SUV市場,此前推出的FUV車逸致以及已停産的雅力士市場表現不盡如人意,相比而言市場份額最大、增速最快的中小型市場成為企業“短板”。

  基於此,廣汽豐田在2013年年底和2014年7月底分別推出了小型車致炫和雷淩,而這兩款車將扛起2015年廣汽豐田40%的銷量,尤其是雷淩將成為豐田能否保住全球銷量冠軍的關鍵。

  針對有經銷商擔心中日關係會影響到下半年的銷售。小林一弘表示,政治問題不是我們企業所能解決的,但廣汽豐田會做到不給經銷商過高的目標,並且會根據市場情況做調整,貫徹我們把經銷商利益放在我們的前面,讓經銷商感受到信心,感受到廠家與經銷商是一體的,“實際上今年4月份、5月份凱美瑞銷量有所下滑的時候,我們從6月份就開始調整凱美瑞的産能,目前店裏壓力不會很大”。(記者 王禁)

[責任編輯: 王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