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汽車  > 正文

北京車展今落幕:參觀人數創紀錄 明星當道展車變配角

2014-04-29 13:4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北京車展今落幕:參觀人數創紀錄明星當道展車變配角

  2014年北京車展媒體日現場 中新網 劉博攝

  中新網4月29日電 (汽車頻道 劉博)到今天位置,為期10天的2014北京車展已接近尾聲。回望本屆北京車展,無論參觀人數還是展車數量均創下歷史紀錄。一方面龐大的展出陣容凸顯出中國汽車市場的繁盛,另一方面,從明星引來眾多粉絲,到空前的參觀人數,暴露出的不文明現象和管理缺失也另本屆北京車展備受詬病。而從産品角度來看,本屆車展無論自住還是外國車企都務實了許多,拿出了很多“靠譜”車型,而各品牌順勢推出的新能源車更成為令人矚目的焦點。

  參觀人數展車數量均創紀錄

  據組委會統計數字顯示,本屆車展共有來自14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余家廠商參展。無論參展車型還是首發車數量等均創下歷史新高,共展出車輛1134輛,其中全球首發車118輛(跨國公司全球首發車31輛)、跨國公司亞洲首發車45輛、概念車71輛、新能源車79輛,本屆車展的118台首發新車創下了歷屆首發數量新高,新能源車成各品牌發力點,同時自主品牌在新品方面也不甘示弱。

  盤點今年北京車展,參觀人數超80萬人次,這個數字再次刷新了國內車展的紀錄。不過,不文明現象更是成為車展的詬病,上週末,2014北京國際車展迎來公眾日的客流高峰,滿地的廣告、宣傳資料、參展觀眾的零食垃圾……一輛專門運送垃圾的貨車司機告訴記者:僅一個場館一天産生的垃圾就高達20噸左右。

  明星引來大量粉絲 汽車尷尬淪為配角

  本屆北京車展參展廠商對於明星助陣沒少下功夫,以至於在此次車展尚未拉開大幕之前,網路上就流傳著一份各明星到場助陣亮相的時間表。金秀賢、林志穎、鄧紫棋,以及傳説要來卻沒來的李敏鎬、蘇菲·瑪索等明星的“粉絲”通過黃牛等各種手段在僅有1天的媒體日紛紛入場,期盼與偶像“零距離接觸”。大批追星的粉絲,大幅增加了展館中的人流,導致一些場館由於聚集人數過多而不得不臨時封閉,也引發外界對車展主辦方組織和管理能力的質疑。

  北京車展的設置媒體日的初衷是為了給“媒體老師”一個相對來説不是那麼擁擠的報道環境。因為媒體輻射了數以萬計、十萬計、甚至百萬千萬記的讀者和觀眾。而今年國內最大車展的北京車展中,“媒體老師”們上至七老八十,下至叼著奶瓶滿地走,覆蓋的年齡段極為廣泛。被擁擠人群擠滿的展臺卻讓很多“資深攝影記者”也無從下手,某汽車網站的圖片記者現場埋怨稱從來沒見過這麼多人的媒體日,本來半天就應該拍攝完的任務卻因為現場人數過多而被迫延長。

  新能源車成焦點 自主品牌齊發力

  在此次車展上共廣大汽車廠商共展示車輛1134台,其中新能源車為79輛,這意味著大約每14輛展車中就有一輛新能源汽車,比重遠超歷屆北京車展。一大批價格和技術上更有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得到展示,其中一些合資品牌打造的新能源汽車被消費者廣泛關注。

  面對中國還未開拓的龐大新能源汽車市場,國外車企開始發力。寶馬和大眾等均推出了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其中豐田中國則在車展期間表示,將大力發展混合動力汽車。

  相比往屆車展外資品牌推介的新能源車,本屆車展自主品牌新能源車也大出風頭。從眾泰“E20”到青年蓮花“L3 NEV”,再到混合動力SUV比亞迪“唐”,都為觀眾展示了在自主技術、節能環保方面的最新成果。

  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指出,新能源汽車已經從示範期步入産業導入期,自主品牌已經走在科技的前沿,新能源技術魅力日益顯現。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201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或將達到3.5萬輛,實現100%增長。若將混合動力各類車型加上,將達到6萬輛的規模。另據商務部貿易研究院近日發佈的《2014年消費市場發展報告》指出,今年將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消費元年。城市環境和交通擁堵促進汽車“限購令”席捲更多城市,一線、二線城市的汽車消費或將遭遇“天花板”,但新能源汽車將迎來明顯利好。今年一季度國內新能源汽車産銷實現1.2倍增長,表明新能源汽車市場越來越得到消費者的肯定。(中新網汽車頻道)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